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2017年監管向“穿透”努力:信用債、匯率、流動性三大風險點

發布日期:2017-1-5 12:33:56  瀏覽次數:831次  【關閉窗口】
    當前對于如何調整監管框架,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思路,一種是由央行承擔統籌協調的職責,并將系統性重要機構納入監管框架。另一種思路為,合并三會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形成“一行一會”的格局。但目前監管架構還未調整。

    一瞬回眸,已告別2016年。回望這一年,年初的股市大幅波動和年末債市調整,一頭一尾為2016年寫下注腳,其間大到險資舉牌、樓市暴漲等行業熱點,具體到萬科股權之爭、恒豐股權謎題等,無不引發市場關于金融監管的探討。

    已然到來的2017年,會面對怎樣的市場暫未可知,但風險肯定值得關注。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稱,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2017年的金融風險點主要包括信用債違約風險,人民幣匯率壓力,流動性收縮風險等。不過在金融深化過程中,風險點已非孤立存在,而是跨市場交互影響,因此金融協同監管亟待加強。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示,要深入研究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解到,目前雖未看到監管機構調整方案落地,但種種跡象已經表明監管正向“穿透”努力。如互聯網金融整治便涉及17部委協同;此外,銀行理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投非標只能走信托等。
    應對“風險點”
    前瞻2017年金融市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近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整理發現,中央對金融風險的關注不斷強化。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未提及金融風險;2015年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2016年則提出,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
    2015年提到的風險點為地方債風險和非法集資,目前來看這些風險得到了較好控制。在2015年點出的風險平穩處置的背景下,新的問題也不斷冒出,2016年的金融市場并不平靜,起于股市調整,終于債市動蕩,已是可見事實。
    其間冒出的各類問題還包括:快鹿兌付危局為縮影的互金行業“跑路潮”;樓市瘋漲及背后的各類金融杠桿;寶萬之爭以及以此為代表的險資舉牌潮等。此背景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喊話加強資管監管。
    而這只是浮出水面的風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共38家基金子公司存在兌付違約情況,涉及產品達206只。
    2017年金融風險點在哪?雖然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未指出具體的風險點,不過會議提到“要抑制房地產泡沫,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高房價、匯率風險、債市的杠桿風險都是目前的金融風險點。”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稱。
    林采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7年金融風險點一是信用債違約風險,產能過剩行業在較強的去產能壓力下,信用債的償付將面臨一定壓力,數據顯示采掘、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2017年到期債務合計約8000億。
    二是人民幣匯率壓力,現在提高國內利率,實體經濟難以承受,而不提高,若明年美國加息,資本外流壓力將是一大挑戰。三是流動性收縮風險,未來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后,銀行表外會有所收縮,會給債券市場帶來一定的流動性壓力,同時銀行成本壓力會上升。
    大監管框架尚未落地
    “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2015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作說明時指出。
    當前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頗為重視,繼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后,2016年再次提出“要深入研究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當前對于如何調整監管框架,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思路,一種是由央行承擔統籌協調的職責,并將系統性重要機構納入監管框架。另一種思路為,合并三會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形成“一行一會”的格局。但目前監管架構還未調整。
    邵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雙峰監管”可能比較適合我國未來經濟、金融發展。一方面通過宏觀審慎體系,央行加上銀監會管理的一些系統性重要性的銀行,確保貨幣政策供應目標,傳導渠道能夠實現;另外將“一行三會”針對微觀監管部分,強化成一體,共同在這些部門中去協調處理以前出現的監管盲點。
    監管的“穿透”努力
    當前來看,雖未見大的監管調整,但細微之處的改變已經較多。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銀行理財投非標只能走信托,銀行與信托同屬銀監會監管。此外2016年10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印發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整治方案》)的通知,涉及17個監管部門協同聯動,通知中多次對“穿透式監管”方式和“根據業務實質認定業務屬性”的原則進行強調。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稱,現在正面的流動性壓迫式的擠壓(如2013年錢荒)幾乎是沒有的,更多是迂回的,構建超級金融監管體系。
    林采宜稱,未來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廣義信貸指標,可能意味著監管重點從控制基礎貨幣、準備金率轉向全面控制銀行的信用擴張!艾F在央行是重點控制基礎貨幣、準備金率,主要是表內資產,如果銀行把表內轉到表外就控不住,未來將表外部分納入MPA,流動性監管模式將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