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消息稱中國已備匯率風險應對預案 或強制結匯減持美債
發布日期:2017-1-4 11:07:11 瀏覽次數:856次 【關閉窗口】
據彭博報道,不愿透露姓名知情人士稱,中國官方通過模型、壓力測試和調研,對2017年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外流情況做了預估和研判,并相應準備風險應對預案。
【推薦閱讀】
三條“灰色換匯”路徑封堵 外匯市場出清難題待解
2016年末,外管局出臺個人換匯從嚴管理新規,要求個人換匯資金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螞蟻搬家”、利用貿易公司轉移資金、地下錢莊匯出資金三種換匯路徑已經很大程度被封堵。同時,外匯市場出清難題能否大幅緩解也引起業界關注。
封堵換匯灰色路徑
一位熟悉民間換匯操作方法的人士透露,目前他們能使用的換匯灰色路徑,不外乎三種。
一是新型螞蟻搬家模式。即民間機構先尋找眾多境外人士,在某個反洗錢監管措施相對薄弱的國家商業銀行集中開戶,然后組織家人盡可能多換匯,再以境外電商購物付款等名義分散劃入這些境外人士的各個賬戶,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期轉移資金,再通過資金歸集業務匯總到境內個人指定的一個境外賬戶,這種做法往往呈現“高頻率、小額度”的特點,不易被監管部門察覺。
二是通過設立貿易公司向外轉移資金。通常做法是先在香港設立一家窗口公司,先將商品賣給這個窗口公司,再由窗口公司賣給境外買家,由此窗口公司可以留存大量貿易資金,在境外換匯用于購房或金融投資。
三是通過地下錢莊的操作模式,即境內將人民幣款項匯入指定賬戶,其境外賬戶會存入相應等值的外幣。
“坦白說,目前這三種操作模式都漸行漸難,因為監管部門已經對這些換匯漏洞進行從嚴監管。”這位知情人士直言。
近期他的多位客戶通過上述“螞蟻搬家”模式向境外轉移資金用于購房或金融投資時,就遇到外管局嚴厲監管,甚至部分客戶家人被列入“黑名單”——取消兩年的10萬美元換匯額度。后來他才知道,外管局通過專門的監測系統,對相關賬戶的資金往來歸集跟蹤,發現這些人將換匯資金通過螞蟻搬家轉移出境的“行蹤”,比如多個家庭成員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后,以跨境電商購物名義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個人賬戶,再通過跟蹤賬戶資金流向,發現這筆資金最終歸集進入了這個家庭某成員的境外賬戶用于海外購房。
今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實施CRS(Common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報準則),國家稅務局可以調查境外賬戶追繳各類非法避稅、資金違規轉移境外等行為。
至于地下錢莊模式,上述知情人士直言目前地下錢莊日子相當難過。
多位了解地下錢莊運作現狀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下錢莊都不會輕易“接單”。一方面是政府監管趨嚴,讓他們不敢鋌而走險,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境外美元拆出方要求境內換匯者需給予更多匯差補貼,補償持有人民幣的匯兌損失,這令地下換匯操作成本日益增高,導致不少個人知難而退。
外匯市場出清難題“待解”
隨著個人購匯監管趨嚴,外匯市場出清難題能否大幅緩解,同樣成為金融業內人士關注的新焦點。
所謂外匯市場出清,主要是此前央行通過干預匯市、收縮中間價波動區間、資本管制等措施“抬高”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但此舉恰引發機構個人逢高拋售人民幣換匯避險的旺盛需求——尤其在美元加息預期升溫引發人民幣貶值壓力的情況下,大量購匯需求不斷涌現卻得不到滿足(主要是資本管制措施),進而導致人民幣市場始終存在一股強大的購匯買盤,拖累人民幣匯率。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換匯監管從嚴,某些基于海外置業購房或金融投資目的的換匯需求自然“褪去”,有助于緩解外匯市場出清壓力。不過,此舉效果可能有限——究其原因,這項政策出臺的初衷,是為了遏制換匯環節的操作漏洞,杜絕個人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不會對正常的對外貿易投資換匯行為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構成沖擊。
“畢竟,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的換匯行為,占整個換匯需求的很小比重。”多位銀行外匯業務人士直言。
在他們看來,要徹底解決外匯市場出清難題,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匯市干預行為扭轉市場看跌人民幣的預期,但這可能消耗大量外匯儲備且無功而返,二是有步驟地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盡早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同時令人民幣達到市場認可的合理均衡匯率,到時外匯市場出清難題也能不攻自破。(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該知情人士表示,根據預案,如果需要,考慮對國有企業重新實行經常項目項下按一定百分比強制結匯的措施。該措施將屬于臨時管理措施。他還透露,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已經鼓勵部分國有企業對經常項目項下的外匯進行結匯。根據預案,如果需要,中國2017年將減持部分美國國債,以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減持規模取決于資本外逃和中國央行干預匯率的程度。
外匯局目前未對此作出回應。【推薦閱讀】
三條“灰色換匯”路徑封堵 外匯市場出清難題待解
2016年末,外管局出臺個人換匯從嚴管理新規,要求個人換匯資金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螞蟻搬家”、利用貿易公司轉移資金、地下錢莊匯出資金三種換匯路徑已經很大程度被封堵。同時,外匯市場出清難題能否大幅緩解也引起業界關注。
封堵換匯灰色路徑
一位熟悉民間換匯操作方法的人士透露,目前他們能使用的換匯灰色路徑,不外乎三種。
一是新型螞蟻搬家模式。即民間機構先尋找眾多境外人士,在某個反洗錢監管措施相對薄弱的國家商業銀行集中開戶,然后組織家人盡可能多換匯,再以境外電商購物付款等名義分散劃入這些境外人士的各個賬戶,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期轉移資金,再通過資金歸集業務匯總到境內個人指定的一個境外賬戶,這種做法往往呈現“高頻率、小額度”的特點,不易被監管部門察覺。
二是通過設立貿易公司向外轉移資金。通常做法是先在香港設立一家窗口公司,先將商品賣給這個窗口公司,再由窗口公司賣給境外買家,由此窗口公司可以留存大量貿易資金,在境外換匯用于購房或金融投資。
三是通過地下錢莊的操作模式,即境內將人民幣款項匯入指定賬戶,其境外賬戶會存入相應等值的外幣。
“坦白說,目前這三種操作模式都漸行漸難,因為監管部門已經對這些換匯漏洞進行從嚴監管。”這位知情人士直言。
近期他的多位客戶通過上述“螞蟻搬家”模式向境外轉移資金用于購房或金融投資時,就遇到外管局嚴厲監管,甚至部分客戶家人被列入“黑名單”——取消兩年的10萬美元換匯額度。后來他才知道,外管局通過專門的監測系統,對相關賬戶的資金往來歸集跟蹤,發現這些人將換匯資金通過螞蟻搬家轉移出境的“行蹤”,比如多個家庭成員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后,以跨境電商購物名義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個人賬戶,再通過跟蹤賬戶資金流向,發現這筆資金最終歸集進入了這個家庭某成員的境外賬戶用于海外購房。
今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實施CRS(Common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報準則),國家稅務局可以調查境外賬戶追繳各類非法避稅、資金違規轉移境外等行為。
至于地下錢莊模式,上述知情人士直言目前地下錢莊日子相當難過。
多位了解地下錢莊運作現狀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下錢莊都不會輕易“接單”。一方面是政府監管趨嚴,讓他們不敢鋌而走險,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境外美元拆出方要求境內換匯者需給予更多匯差補貼,補償持有人民幣的匯兌損失,這令地下換匯操作成本日益增高,導致不少個人知難而退。
外匯市場出清難題“待解”
隨著個人購匯監管趨嚴,外匯市場出清難題能否大幅緩解,同樣成為金融業內人士關注的新焦點。
所謂外匯市場出清,主要是此前央行通過干預匯市、收縮中間價波動區間、資本管制等措施“抬高”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但此舉恰引發機構個人逢高拋售人民幣換匯避險的旺盛需求——尤其在美元加息預期升溫引發人民幣貶值壓力的情況下,大量購匯需求不斷涌現卻得不到滿足(主要是資本管制措施),進而導致人民幣市場始終存在一股強大的購匯買盤,拖累人民幣匯率。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換匯監管從嚴,某些基于海外置業購房或金融投資目的的換匯需求自然“褪去”,有助于緩解外匯市場出清壓力。不過,此舉效果可能有限——究其原因,這項政策出臺的初衷,是為了遏制換匯環節的操作漏洞,杜絕個人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不會對正常的對外貿易投資換匯行為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構成沖擊。
“畢竟,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的換匯行為,占整個換匯需求的很小比重。”多位銀行外匯業務人士直言。
在他們看來,要徹底解決外匯市場出清難題,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匯市干預行為扭轉市場看跌人民幣的預期,但這可能消耗大量外匯儲備且無功而返,二是有步驟地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盡早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同時令人民幣達到市場認可的合理均衡匯率,到時外匯市場出清難題也能不攻自破。(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