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A股投資理念正在被顛覆 2015年將重回6000點?
2014-12-18 08:12:19 來源: 華夏時報(北京)
A股投資的邏輯和理念正在被顛覆,這是資本市場的新常態,如果您仍然堅守炒小炒新炒差的投資理念,可能很不幸,您就成為了“滿倉踏空”的投資者。如果你是《華夏時報》的忠實讀者,你就知道這是一輪什么樣的行情 .2014年7月31日,《華夏時報》頭版頭條就報道了《誰將引爆新一輪牛市 A股混合制大故事》,交通銀行混合制改革引爆銀行股,打響大盤藍籌行情第一槍,準確定義了行情初期表現為指數牛市,混合所有制改革帶來的藍籌行情一定表現在指數上,很多重倉創業板和中小市值股票的投資者可能是賺了指數不賺錢。
流動性制造指數牛市
炒小炒新炒差一直是困擾資本市場的痼疾,市場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在新常態下,資本市場追捧的明星變成了大藍籌股。過去,這些大藍籌公司都是被投資者拋棄的對象,所以,中石油從48元一路下跌到8元,中國遠洋和中國鋁業能夠從60元下跌到幾塊錢。在新常態下,原有邏輯發生轉變,國有企業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將成為決定性力量,中國經濟追求的是增長的質量和效率,而不是單一的規模和速度,這意味著大藍籌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會上升,市場化改革將帶來國有企業機制的再造。滬港通開啟了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國際投資者偏好流動性好的大藍籌將改變A股炒小炒新炒差的投資風格。
當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牛市來了之后,真正引領牛市風向的不是銀行股,而是券商股,融資買入券商股成為2014年資本市場最火爆的風景,超過了當年排隊買房。融資買入券商股不僅僅是因為券商是牛市最大受益者,而是看好券商的長遠投資價值、注冊制紅利和資產管理大爆炸,滬港通開啟了資本市場的開放大門,中國的證券公司未來幾年可能跑步追上華爾街國際大行,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這次牛市和前幾輪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次進入杠桿牛市。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是8月初證監會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將券商的凈資本、凈資產和負債的杠桿比例放大了一倍,2015年將正式施行。
A股的融資融券 、轉融通、股指期貨和杠桿基金等各種工具開始發揮作用,銀行理財資金和信托資金通過銀證合作和銀信合作進入股市。杠桿資金進入股市不會去接盤已經高位的創業板,昌九生化事件徹底教育了融資融券的投資者,低估的大藍籌成為融資買入重要標的,杠桿融資撬動了群象起舞,融資融券規模一路飆升,超過9500億,滬深交易量創紀錄突破了萬億。上證指數很快沖上3000點大關,接下來需要警惕的是3500點A股將迎來深幅調整,但這并不影響2015年上證指數重回6000點。12月份滬市交易額超過6萬億元,遠遠超過2009年7月份4.8萬億元的最高紀錄。
盧布危機無害中國經濟
2015年,指數牛市依靠流動性推動唾手可得。前有美國救市的經驗,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救市的投入不僅沒有損失,還有巨額的收益,但是,行情能走多遠取決于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效果,能否找到中國經濟新的動力。那么,2015年中國經濟走勢到底怎么樣呢?
從外部來看,俄羅斯盧布危機是所有關注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無法忽視的事件。最近,俄羅斯盧布巨幅貶值,通貨膨脹持續上升,盧布危機讓投資者擔心新興市場經濟危機是否已經上演?俄羅斯是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嗎?這是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外部不確定性。
2014年10月27日,國際原油價格還在80美元之上,《華夏時報》的一篇報道《陳衛東:全球能源將進入過剩周期》就準確地預測了國際油價的走勢,2014年12月17日,紐約輕質原油價格已經跌到55美元,全年下跌了44%。盧布危機發生的本質不是歐美的制裁,而是全球石油進入過剩周期,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傷害了俄羅斯經濟的根基。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導致俄羅斯貨幣盧布被國際市場做空,盧布危機本身不會改變全球經濟低通脹的趨勢。
全球原油市場的新常態是過剩。高盛等華爾街金融巨頭退出國際原油定價權的主導,由于頁巖油氣革命,美國從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變成了能源凈出口國,加入與中東、俄羅斯對全球能源市場的競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也成為這場新技術能源革命的受益者。
2015年,全球經濟將重回低通脹的黃金時代,中國經濟面臨一個新的歷史機遇,貨幣政策有望進入持續寬松,因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是通縮風險;“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中國的外匯儲備可能轉化為全球投資能力,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動,都意味著2015年中國經濟可能重新起飛。盧布危機可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契機,俄羅斯的能源市場將成為中國在全球重要的投資洼地。俄羅斯可以用人民幣防通脹,加大人民幣儲備規模而不是美元儲備,大量俄羅斯盧布可能正在擁抱人民幣。
近期,中國交建 、中國中鐵 、中國鐵建 、中國建筑 、中國中冶 、中國電建等這些大藍籌基建公司股價無一不翻番!耙粠б宦贰睉鹇跃褪且曰辇堫^,幫助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中國的過剩產能也找到出口。中國經濟建設三十多年,中國的基建行業在全球具有很強的比較競爭優勢 ,高鐵、核電、電網和新能源已經具有全球競爭力,并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華夏時報》對機構和智庫的調查結果顯示,生物科技、衛生與保健、互聯網、替代能源、旅游休閑、航空航天國防、文化娛樂、金融服務、環保、休閑用品是被看好的前十大行業,這些行業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