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7000億天量日機構調倉錄:踏空資金入場搶籌
2014-12-01 04:06:02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編者按:怎樣才能成為“風口上的豬”?在最新一輪由降息引發的爆漲行情中,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早早守在“風口”上的自然歡天喜地,在行情啟動之初及時出手的也笑逐顏開,唯有踏空行情的急紅了眼。牛市來了!該出手嗎?該往哪兒出手?站在哪兒才能成為“風口上的豬”?不妨看看基金經理們上演如何調倉。
11月28日,上證指數延續前6個交易日飆漲的態勢,收收2682點,刷新近39個月的高點。
當天,滬深兩市成交額放出巨量,分別成交4020億元和3085億元,兩市合計成交7105億元,創歷史紀錄。
數據顯示,股市高歌猛進的主力推手是銀行和地產。16只銀行股平均漲幅達8.50%,光大銀行(601818.SH)、中信銀行(601998.SH)等6只銀行股漲停。銀行板塊累計成交770.2億元。招商地產(000024.SZ)漲停,房地產板塊成交453.7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28日午后銀行地產股異動的催化劑,是市場傳聞央行即將在周末降準。受此消息刺激,踏空機構資金瘋狂搶籌。
交易所龍虎榜數據顯示,招商地產等7股均出現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買入金額15.39億元。其中,光大銀行前五大買入席位中有兩個是機構,合計買入3.22億元;交通銀行(601328.SH)有四個是機構席位,累計買入5億元。
踏空資金入場搶籌
11月28日9點半,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分別以2.99%和4.85%的漲幅跳空高開。隨后兩小時,大盤大幅震蕩,兩市超千只股由紅翻綠,但光大銀行和交通銀行卻一直維持開盤時的漲幅。
“光大銀行和交通銀行早盤就很強,一看跌不下去,就到該加的時點。”上海一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陳琛(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當日上午,一批前期踏空市場的機構入場掃貨。
“有些踏空的公募急了,想一次性買到足夠的量,直接入場搶銀行地產。”陳琛曾在公募擔任基金經理。據其了解,11月20日降息后,有些公募的持倉集中在成長股,每天跑輸市場。
“他們一直在等市場調整,打算到滬指收一根下影線時布局金融地產。但近5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從2500點拉到2683點,每天在盤中震蕩完成調整。”陳琛戲謔的說,踏空金融地產的基金經理,猶如熱鍋上的螞蟻,28日終于出手搶銀行。
盤面數據顯示,28日上午,光大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等午盤走強,但招商銀行等16只銀行股整體異動,是在午后開盤后集中飆漲。
“兩個不同的群體在買銀行股。早上動手的機構是27日晚聽到周末降準傳聞,第二天一早決定動手買。”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劉峰(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下午追漲的則是前期踏空機構。
“今天上午,市場在傳周末要降準。這利好銀行、地產。”華南一位管理50億規模的基金經理李浩(化名)說,他是28日上午聽到降準傳聞。他從圈內了解到,銀行股早盤高開,是一些更早聽到消息的機構提前下單導致的。
“我在南方工作,消息不是很靈通。有一些北京的機構,更早聽到政策面信息。”李浩舉例,11月21日午后開盤,券商股異動,光大證券(601788.SH)漲停,中信證券(600030.SH)漲幅亦達到6個點以上。當晚7點,央行宣布降息。
先知先覺的機構早盤買入銀行股,無形中倒逼了場外等待的機構加快收集銀行、地產的籌碼。
“券商保險漲得太多,不敢追;銀行地產絕對漲幅較小,估值也便宜。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容納足夠多的資金量。”深圳一位成長型基金經理指出,11月21日以來,市場風向一直朝向大金融板塊。此前踏空的他,煎熬數天,于28日買了點銀行股。
上海一位管理5億資產規模的80后基金經理布局銀行股的力度更堅決,他將持倉比例由5%直接提至30%。促使其大筆買入的原因是踏空金融后排名下滑。
“今年組合的持倉集中在成長股,近一個月的凈值排名嘩啦啦往下掉,從前1/3掉到1/2的位置。距年底只有一個月,風口在大金融,不下狠手,肯定掉隊。”前述上海80后基金經理無奈表示,金融地產合計占的權重近40%,自己現在只能“博一把”。
資金流催生的瘋狂掃貨
11月20日至28日,上證指數7個交易日拉升231.84點,上漲9.46%。在此期間,能跟上指數漲幅的行業,只有券商保險等大金融板塊。
“銀行保險券商地產的大金融權重占比達40%。只有大金融的持倉占30%以上,才能跟上指數漲幅。”李浩說,過去7天,只有10%的公募基金組合漲幅能勉強跟上指數,而90%的基金經理在被動調倉和追漲。
對此,上海一位合資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有切身體會。在他看來,這一輪行情就是場外增量資金推高金融板塊,迫使機構加倉追漲。
“很多資金從房地產、信托產品、實業等地抽離出來,流入股市。他們不會接機構集中持倉、股價炒高的中小成長股,而是買低價股、低市盈率股、機構持股比例低的藍籌股。”前述上海合資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說,增量資金是撬動金融地產的第一批資金。
11月24日開始,新華保險(601336.SH)漲停,保險券商的狂飆行情更多來自機構資金的追漲。
“24日是直接動用持倉中剩余的資金買券商股,一下把券商股比例干到十幾個點。”一位在大型基金公司任職的基金經理王林(化名)說,這一輪加倉前,其組合中還有10點的現金頭寸,一天就用完了。
隨后數天,他一邊賣小市值的成長股,一邊下單買入保險地產股。
“25日就沒有現金買股票,這幾天剁了很多小股票出來。”王林坦承,這一輪調倉前,其管理的基金組合持倉比較集中,前十大重倉股的占比有60%,剩余20%是持股比例較低的個股,這一周已全部“剁完”。
賣成長追藍籌的調倉行為在圈內頗有代表性。11月28日,北京一位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上午賣出滯漲的消費股,午盤追漲華夏銀行(600015.SH)。
“我的組合原來持有銀行股的比例是5個點,下午整個銀行板塊撬起來,趕緊下單買入華夏銀行。”劉峰說,他選擇華夏銀行的理由是其流通市值較小、市盈率較低,股價彈性較好。
據陳琛了解,圈內還有一些機構賣出券商股,轉而在午后買入銀行股。
“券商股累積了巨大的漲幅,短期上行空間已不大。”陳琛指出,午后銀行地產往上拉,很多小股票下跌,翹翹板效應非常明顯。
實際上,兩市跌幅榜前30名,有18只是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此外,午后開盤13點,中信證券、廣發證券(000776.SZ)快速下跌,成交放量。隨后半個小時,銀行地產股強勢飆升。
過去7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飆漲231.84點,曾被認為炒不動的藍籌股連續沖擊漲停。但在如此火熱的牛市行情中,手握重金的機構并沒有體驗到牛市賺錢的樂趣。
“這是一輪資金驅動的行情,投資核心不是看基本面,而是盤面的資金流向。但等看到股價有啟動的跡象,追漲難度很高。”李浩說,近幾天,他入睡前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下一個上漲的板塊在哪里”。
“這是一輪降息引起資金利率下行的行情,行情由券商保險到銀行地產,下一步可能延伸到有色煤炭。”李浩表示,有色煤炭的基本面較差,這讓他非常糾結。隨即,他又說服自己,“基本面同樣差的交運、鋼鐵已啟動”。
劉峰則判斷下一波啟動的板塊是消費,包括食品飲料醫藥等。
“消費股基本面較差,大家都不看好。但在資金推動下,基本面根本不會影響股價的表現。”基于此,劉峰相信,低估值、滯漲的消費股,肯定也有一輪行情。但究竟行情何時啟動,他的答案是“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