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全球央行加碼“炒股”:將對A股形成利好
來源: 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北京)
有消息稱,根據一份針對400家公共部門機構的全球調查,全球央行因低利率影響了它們的收入,已決定轉向投資股市,估計資金規模達1萬億美元。調查稱,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共部門股票持有者,中國央行自己似乎正直接買入歐洲重要企業的少數股權,這是一個新的動態。那么,全球央行加碼炒股意味著什么?
筆者認為,全球央行轉向投資股市表明,在目前的低利率下他們正在把資產更多地配置在收益更高、風險也更高的標的上。這將對全球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從長期來看,央行們投資股市將對A股形成利好,因為當前有好幾家央行都是通過QFII的形式進入中國股市,他們投資A股必將帶來不菲的增量資金。
其實,央行投資股市是投資所需,對于成熟的發達國家來說是正常不過的事。為了提高收益和規避風險,全球央行都在加快其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步伐,其中包括拋售美元以及投資于股票等高風險資產。
例如,2012年,以色列央行首次購買股票;瑞士央行和捷克央行持有的股票已經至少占其儲備規模的10%。通過QFII這種形式已經來中國股市炒股的挪威央行,其股票投資是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來中國炒股之前,挪威央行的外匯儲備已經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買賣股票,其通過旗下的挪威投資管理公司管理著挪威15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它的股票投資在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已經占到三成。韓國央行此前也表示,已將其持有的QFII額度用于購買中國股票,以推進其外匯儲備多元化的長遠戰略。
對于中國而言,筆者認為,我國用外匯資產加大購買業績好的境外股票是用好外儲的一條途徑。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95萬億美元,這一規模早已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匯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一,是日本的三倍之多。巨額的外匯儲備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外匯儲備紅利,也增加了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風險。如何通過更加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實現我國外匯儲備在盡可能低的風險之上的高的收益,顯然是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面臨的越來越大的挑戰。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表示,目前中國外儲單純由外幣構成,從國家外儲安全角度來看,還應有能夠盡快變現的外匯資產作為儲備,外匯資產的收益可能大于外幣債券。要選擇優質的外匯資產,如土地、礦山、森林以及業績好的上市公司股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也建議,鼓勵民營企業和個人“借外儲”投資周邊地區股市。
筆者認為,我國外儲進入H股市場也是一種投資的好方式。因為,有些H股基本上是國內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再加上這些公司不僅在香港上市H股,而且還在國內上市A股,并且是A股市場的權重股。如果這些權重股在香港走好,不僅能夠重拾這些上市公司的信心,也能夠提振A股信心。
上一篇:李克強:中國不會發生硬著陸 GDP下限不越過7.5%
下一篇:市場氛圍謹慎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