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涉及黑龍江、河南、寧夏、四川 國家能源局首次點名分布式光伏并網亂象
發布日期:2024-10-22 10:09:21 瀏覽次數:427次 【關閉窗口】
國家能源局正在加強對分布式光伏并網、備案和電費結算等環節的監管力度。
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關于七起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等典型問題的通報》(下稱《通報》),點名了六個地市級及以下的供電企業和一個地方發展改革局在分布式光伏發展方面的違規行為。
這是國家能源監管部門首次對分布式光伏相關的并網接入、備案、電費結算等問題進行專門通報,也是首次對供電企業未能嚴格執行有關政策規定要求的典型情況進行公開通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撰文指出,《通報》體現了國家能源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分布式光伏,通過開展關鍵環節和過程監管,解決制約分布式光伏市場健康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
在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后,分布式光伏目前是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的“主力軍”。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102.48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52.88GW,占比達到51.6%。
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也帶來了并網困難、流程不合規等一系列問題。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明確要開展分布式光伏備案接網推進情況專項監管,重點跟蹤分布式光伏備案、并網、交易、結算等情況。
《通報》中首個典型問題是辦理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時限普遍超期,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進度。能源局指出,2023年以來,山東省煙臺市某供電企業受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597戶,出具并網接入意見超20個工作日的工單共400戶,占比67%,超30個工作日的工單共339戶,占比57%。
第二個典型問題是違規擴大分布式光伏接入紅區,限制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電網。
《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將電網的承載能力分為紅、黃、綠三個區域。其中,當因分布式電源導致向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反送電,該區域評估等級為紅色,在電網承載力未得到有效改善前,暫停新增分布式電源項目接入。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負荷側開發、在配電網接入、原則上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的光伏發電設施。按照配電網的技術體系,一般最高的電壓等級是110千伏,分布式電源饋入配電網的功率不能向110千伏以上傳送。
國家能源局曾表示,110千伏以上的電壓等級是220千伏,如果向220千伏側反送功率,就不是分布式電源了,應對其按集中式電源管理。
隨著裝機量不斷提高,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的“紅區”持續蔓延,浙江、山東、廣東、河南、黑龍江和福建等省份都出現了暫停分布式接入的現象。
《通報》提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供電企業因生物質等集中式新能源電廠向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反送電,將對應區域分布式光伏承載能力均判定為零。
例如,2024年4月23日,哈爾濱市某220千伏變電站因生物質電廠出力增大以及線路計劃檢修引起的負荷降低導致主變倒送,該變電站所在縣2024年二季度被認定為紅區,不再允許分布式光伏接入。該行為違反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的規定。
此外,《通報》列出了辦理分布式光伏項目更名過戶業務不規范,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公平接入電網、未按規定向個人戶用光伏用戶提供代備案服務,增加個人戶用光伏項目備案負擔、將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交由業主投資自建,增加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成本三個典型問題。
上述三個問題分別點名河南省駐馬店市某供電企業、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某供電企業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某供電企業。
第六個典型問題是結算分布式光伏電費時限超期,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通報》指出,安徽省合肥市某供電企業2023年分布式光伏電費延遲結算9167萬元(非電網原因5365萬元),其中部分電費結算延遲超1年,違反《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電費結算辦法》關于電費結算時限的規定。
“總體上近年來電網企業在各類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運行管理、電費結算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優質服務,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電網企業存在未嚴格執行相關政策規定,阻礙分布式光伏市場發展的情況。”時璟麗稱。
《通報》也點名了四川省眉山市某區發展改革局,直指其違規備案分布式光伏項目,造成分布式光伏市場壁壘。
2016年以來,該發改局備案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共153個、容量210兆瓦,其中眉山市某糧食公司133個、容量204兆瓦。
該局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備案中擅自增設“接入點及線路容量”前置條件,且未公開;同時對民營企業區別對待,對其正式提交的備案申請直接無理由退回,或長達2個月不予備案;將民營企業分布式光伏備案申請退回后,轉手備案給下屬眉山市某糧食公司。
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關于七起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等典型問題的通報》(下稱《通報》),點名了六個地市級及以下的供電企業和一個地方發展改革局在分布式光伏發展方面的違規行為。
這是國家能源監管部門首次對分布式光伏相關的并網接入、備案、電費結算等問題進行專門通報,也是首次對供電企業未能嚴格執行有關政策規定要求的典型情況進行公開通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撰文指出,《通報》體現了國家能源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分布式光伏,通過開展關鍵環節和過程監管,解決制約分布式光伏市場健康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
在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后,分布式光伏目前是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的“主力軍”。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102.48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52.88GW,占比達到51.6%。
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也帶來了并網困難、流程不合規等一系列問題。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明確要開展分布式光伏備案接網推進情況專項監管,重點跟蹤分布式光伏備案、并網、交易、結算等情況。
《通報》中首個典型問題是辦理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時限普遍超期,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進度。能源局指出,2023年以來,山東省煙臺市某供電企業受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597戶,出具并網接入意見超20個工作日的工單共400戶,占比67%,超30個工作日的工單共339戶,占比57%。
第二個典型問題是違規擴大分布式光伏接入紅區,限制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電網。
《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將電網的承載能力分為紅、黃、綠三個區域。其中,當因分布式電源導致向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反送電,該區域評估等級為紅色,在電網承載力未得到有效改善前,暫停新增分布式電源項目接入。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負荷側開發、在配電網接入、原則上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的光伏發電設施。按照配電網的技術體系,一般最高的電壓等級是110千伏,分布式電源饋入配電網的功率不能向110千伏以上傳送。
國家能源局曾表示,110千伏以上的電壓等級是220千伏,如果向220千伏側反送功率,就不是分布式電源了,應對其按集中式電源管理。
隨著裝機量不斷提高,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的“紅區”持續蔓延,浙江、山東、廣東、河南、黑龍江和福建等省份都出現了暫停分布式接入的現象。
《通報》提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供電企業因生物質等集中式新能源電廠向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反送電,將對應區域分布式光伏承載能力均判定為零。
例如,2024年4月23日,哈爾濱市某220千伏變電站因生物質電廠出力增大以及線路計劃檢修引起的負荷降低導致主變倒送,該變電站所在縣2024年二季度被認定為紅區,不再允許分布式光伏接入。該行為違反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的規定。
此外,《通報》列出了辦理分布式光伏項目更名過戶業務不規范,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公平接入電網、未按規定向個人戶用光伏用戶提供代備案服務,增加個人戶用光伏項目備案負擔、將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系統工程交由業主投資自建,增加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成本三個典型問題。
上述三個問題分別點名河南省駐馬店市某供電企業、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某供電企業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某供電企業。
第六個典型問題是結算分布式光伏電費時限超期,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通報》指出,安徽省合肥市某供電企業2023年分布式光伏電費延遲結算9167萬元(非電網原因5365萬元),其中部分電費結算延遲超1年,違反《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電費結算辦法》關于電費結算時限的規定。
“總體上近年來電網企業在各類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運行管理、電費結算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優質服務,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電網企業存在未嚴格執行相關政策規定,阻礙分布式光伏市場發展的情況。”時璟麗稱。
《通報》也點名了四川省眉山市某區發展改革局,直指其違規備案分布式光伏項目,造成分布式光伏市場壁壘。
2016年以來,該發改局備案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共153個、容量210兆瓦,其中眉山市某糧食公司133個、容量204兆瓦。
該局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備案中擅自增設“接入點及線路容量”前置條件,且未公開;同時對民營企業區別對待,對其正式提交的備案申請直接無理由退回,或長達2個月不予備案;將民營企業分布式光伏備案申請退回后,轉手備案給下屬眉山市某糧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