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多家外資機構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認為中國股票資產風險回報率正不斷提升
發布日期:2023-10-30 14:12:08 瀏覽次數:610次 【關閉窗口】
隨著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多家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看法更趨樂觀。高盛、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澳新銀行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陸續上調對中國2023年GDP增速預測,顯示外資機構對中國經濟信心回升。
多家機構表示,隨著經濟邊際改善,投資者有望提升市場信心,中國股票資產風險回報率正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有利勢頭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三季度經濟數據各項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有利勢頭,主要由兩大亮點帶動。首先,出口在改善,尤其體現在中國高端制造業部門的競爭力上;其次是消費,特別是服務業消費恢復較 好。
“據我們測算,三季度居民消費支出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復合增長達到了6%,相比二季度5.4%的增速有所回升。這跟大家感受到的暑期出行熱潮比較吻合。”邢自強說。“中國經濟最具韌性的地方是制造業生產率的提升。”邢自強說,在制造業領域能看到很多亮點,比如電動汽車、綠色轉型實現了價值鏈的升級發展、中國汽車大量出口等。邢自強表示,8月以來,政策層持續發力,朝著化解存量債務、推動物價回升、改善居民預期、釋放民企活力推出了一攬子政策,疊加房地產和貨幣政策適度調整,逐漸傳導到實體經濟,帶來了經濟改善的勢頭。
“這些勢頭是可喜的,下一步如果繼續適度加強政策力度,將有助于延續三季度經濟復蘇態勢的可持續性,進而改善市場預期。”他說。
多家機構上調2023年GDP增速預測
近期已有不少外資金融機構調高中國經濟預測值。高盛預測,在庫存周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穩步回升三個驅動因素之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從二季度的3.2%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5%,全年預計增長5.4%。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5%,全年GDP增速為5.1%。摩根大通和澳新銀行均將全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0.2個百分點,預計分別為5%和5.1%。
經濟數據回暖為A股向上提供支撐。高盛亞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慕天輝認為,多項因素顯示中資股四季度有機會向好,建議策略性增持中資股。野村近期報告顯示,政府有明確信號希望重振經濟、金融市場及信心,對中資股維持“策略性增持”看法。隆巴德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羅里·格林表示,中國股票資產風險回報率正在不斷提升。
外資不斷加速在華展業
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目前正積極籌備希望盡快展業。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執行官高浩灃(Gokul Laroia)表示:“我們將繼續專注發展在國內的業務平臺和產品種類,從而更全面地服務我們的客戶。”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在用“真金白銀”為國內業務能力增長和發展提供支持。2022年2月,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10.2億元增至17.18億元,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進一步增至94.06%。今年,摩根士丹利全資控股的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2.5億元提升至6億元,增幅高達140%。
除摩根士丹利外,還有不少外資積極增加注冊資本金。比如,路博邁基金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3億元;貝萊德基金注冊資本由7億元變更為10億元;施羅德基金注冊資本由2.6億元增至5.03億元;富達亞洲控股私人公司對富達基金進行第三次增資,富達基金注冊資本由1億美元變更為1.3億美元。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池云飛認為,多家外資加速在華展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所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二是看中了國內成熟、開放的金融市場環境,希望利用自身優勢與國內機構共同開拓市場;三是國內友好政策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的良好契機。
多家機構表示,隨著經濟邊際改善,投資者有望提升市場信心,中國股票資產風險回報率正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有利勢頭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三季度經濟數據各項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有利勢頭,主要由兩大亮點帶動。首先,出口在改善,尤其體現在中國高端制造業部門的競爭力上;其次是消費,特別是服務業消費恢復較 好。
“據我們測算,三季度居民消費支出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復合增長達到了6%,相比二季度5.4%的增速有所回升。這跟大家感受到的暑期出行熱潮比較吻合。”邢自強說。“中國經濟最具韌性的地方是制造業生產率的提升。”邢自強說,在制造業領域能看到很多亮點,比如電動汽車、綠色轉型實現了價值鏈的升級發展、中國汽車大量出口等。邢自強表示,8月以來,政策層持續發力,朝著化解存量債務、推動物價回升、改善居民預期、釋放民企活力推出了一攬子政策,疊加房地產和貨幣政策適度調整,逐漸傳導到實體經濟,帶來了經濟改善的勢頭。
“這些勢頭是可喜的,下一步如果繼續適度加強政策力度,將有助于延續三季度經濟復蘇態勢的可持續性,進而改善市場預期。”他說。
多家機構上調2023年GDP增速預測
近期已有不少外資金融機構調高中國經濟預測值。高盛預測,在庫存周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穩步回升三個驅動因素之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從二季度的3.2%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5%,全年預計增長5.4%。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5%,全年GDP增速為5.1%。摩根大通和澳新銀行均將全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0.2個百分點,預計分別為5%和5.1%。
經濟數據回暖為A股向上提供支撐。高盛亞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慕天輝認為,多項因素顯示中資股四季度有機會向好,建議策略性增持中資股。野村近期報告顯示,政府有明確信號希望重振經濟、金融市場及信心,對中資股維持“策略性增持”看法。隆巴德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羅里·格林表示,中國股票資產風險回報率正在不斷提升。
外資不斷加速在華展業
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目前正積極籌備希望盡快展業。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執行官高浩灃(Gokul Laroia)表示:“我們將繼續專注發展在國內的業務平臺和產品種類,從而更全面地服務我們的客戶。”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在用“真金白銀”為國內業務能力增長和發展提供支持。2022年2月,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10.2億元增至17.18億元,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進一步增至94.06%。今年,摩根士丹利全資控股的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2.5億元提升至6億元,增幅高達140%。
除摩根士丹利外,還有不少外資積極增加注冊資本金。比如,路博邁基金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3億元;貝萊德基金注冊資本由7億元變更為10億元;施羅德基金注冊資本由2.6億元增至5.03億元;富達亞洲控股私人公司對富達基金進行第三次增資,富達基金注冊資本由1億美元變更為1.3億美元。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池云飛認為,多家外資加速在華展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所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二是看中了國內成熟、開放的金融市場環境,希望利用自身優勢與國內機構共同開拓市場;三是國內友好政策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