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信貸投放創新高疊加股市回暖 一季度金融業增速反彈

發布日期:2019-4-19 9:12:36  瀏覽次數:862次  【關閉窗口】
    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回暖,不過難以回到2015年的巔峰。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其中,金融業增加值1.92萬億,增長7.0%,快于GDP增速,占GDP的比重為9.0%。
    拉長時間看,2016年以來,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低于GDP增速,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回落,2018年降至7.7%。目前,金融業已成為多地支柱產業或第一大稅源。2018年,深圳市金融業稅收占全市總稅收的22.37%,為納稅第一的產業;北京市金融業占整體稅收的17.5%;2018年,上海市商業、金融業等行業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4.3%和15.1%,貢獻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
    信貸、股市回暖影響
    自去年以來,金融業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從3%的增速中開始恢復過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1.92萬億元,同比增加7.0%。此前,2018年四個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1%、4.3%、4.0%、6.3%。金融業增加值測算,分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活動、證券業和保險業三類,分別以存貸款余額、股票交易額和保費收入為關鍵指標,推算季度金融業增加值。2012年,官方將銀行業推算指標從存貸款余額擴充為存貸款余額和營業稅增速雙指標。
    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郭于瑋認為,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回升,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較上季度末提高0.5個百分點,帶動銀行業增加值同比上升;二是,股市回暖,股票成交活躍,促使證券業增加值同比提高。從M1與M2的“剪刀差”來看,股市回暖有望延續,金融業增加值增長可能繼續加快。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瑜表示,除保險業比較平穩外,今年一季度A股上漲28%,券商整體營收是向上的;一季度信貸投放也非常好,屬于歷史的高位。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貨幣投放處于歷史高位。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6.29萬億元,同比多增1.44萬億元。
    不過,中金固收指出,與銀行的溝通來看,總體貸款需求比較疲弱,貸款的超預期可能是銀行在3月最后一旬加快了貸款投放。尤其是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投放可能是主要超預期的部分。而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貸款可能并無明顯的超預期。中金固收指出,今年一季度,在貸款同比明顯多增的情況下,M2也因此回升。但存款同比只多增了2100億,并沒有貸款的幅度那么明顯。從M2的構成來看,主要是證券保證金規模同比大幅上升推動了M2上漲。證券保證金的90%統計到M2當中,由于3月份股市火爆,股票開戶數量猛增,從同比上來看,證券保證金會形成較為明顯的同比拉動。
    占GDP比重趨于下降
    數據顯示,2015年金融業占GDP的比重達到8.4%的歷史峰值,此后這一比例不斷下降,2016-2018年分別為8.22%、7.97%、7.68%。央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今年2月指出,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總體一致,但有階段差異。2016年以來,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再次低于GDP增速,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次回落,2018年降至7.7%。
    課題組認為,金融增加值增長與實體經濟增長不是線性關系,有時金融快一些,有時實體經濟快一些,需要動態糾偏。例如,2006年及隨后幾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就是對此前金融抑制的一個糾偏;當前的金融業低速增長也是對2006年至2015年長達10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速超過社融增速的一個糾偏。
    張瑜表示,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占比相比去年是改善的,去年主要受到證券市場大幅下行影響。整體來看,今年金融業整體平穩,數據環比上升,但是很難回到2015年的盛況。2015年,金融業占GDP的增加值達8.4%的增加值,對GDP的拉動1個百分點左右。不過,央行課題組指出,從長遠看,隨著我國儲蓄率下降、直接融資的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力度加大,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總體上將趨于下降。
    金融業為北京、深圳第一大稅源
    地方統計數據顯示,幾個主要城市中,上海市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5781.63億元,比上年增長5.7%,占GDP的比重為17.7%。該市當年工業增加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3%——金融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后兩者。北京市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5084.6億元,同比增長7.2%,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6.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8.4%,較上年提升了0.8個百分點。
    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067.21億元,同比增長3.6%,占GDP比重12.7%。2018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近21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9.1%,是支柱產業之一。
    此外,天津去年金融業增加值1966.89億元,增長7.2%。杭州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1197億元,增長9.0%,占GDP的比重為8.9%。對各地而言,金融業對各地的貢獻,已成為支柱產業或第一大稅源。
    例如,深圳市去年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征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314.8億元,同比增長17.5%,占全市總稅收的22.37%,金融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超過制造業的20.30%,為納稅第一的產業。金融業稅收也是北京市第一大財政收入來源。根據北京市2019年預算報告,該市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85.9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財政收入規模分別占行業前4位,占整體稅收的比重分別為17.5%、13.5%、11.9%和9.8%,合計超過50%。
    此前另一口徑數據顯示,北京市2018年上半年金融業實現三級稅收3265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量的39.42%。截至2018年11月末,北京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0.3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市財政局今年1月指出,該市將“著力鞏固金融業、總部經濟等支柱財源,大力培育高精尖等新興財源”。
    上海市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顯示,2018年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108.1億元,比2017年增長7%。商業、金融業等行業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4.3%和15.1%,貢獻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不過,金融業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區也呈現分化跡象。例如,廣州市2017年金融業稅收收入397.47億元,同比增長12.5%,占全市稅收的7.7%,占比低于北京深圳。而其他非一線城市可能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