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降準還是不降準 這是個問題
發布日期:2019-4-16 9:50:04 瀏覽次數:903次 【關閉窗口】
4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2019年4月15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這也是央行連續18個交易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4月15日無到期逆回購,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統計,本周(4月13日-19日)公開市場有3665億元MLF到期,無逆回購到期,再加上小長假因素致本月稅期后延,本周稅期因素的影響會逐漸加大。如果在MLF到期前無相關釋放流動性的操作,流動性必然承壓。
在此前一個月的采訪中,市場多數機構和分析師都判斷說在4月13日-19日極大概率會有降準操作,來對沖到期的MLF,并以此釋放流動性,支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保證經濟增長。但隨著3月份的各項經濟數據逐步出爐,市場對于降準的看法也有了變化,部分機構/分析師表示3月社會融資、信貸數據遠超市場預期,PMI、進出口等數據也表現亮眼,在經濟增長形勢較好、股市、樓市上漲的情況下,降準的急迫性降低,央行可能改用采取公開市場操作、MLF、TMLF等來對即將到期的MLF進行置換,短期內進行降準操作的可能性在下降。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研究員姜超認為,上周五央行公布3月新增社融2.86萬億遠超預期,社融增速企穩,預示未來經濟有望見底。再加上3月通脹的明顯反彈,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必要性顯著下降,未來降準概率或明顯減弱。
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劉東亮也認為,一季度社融大幅超預期,一方面顯示前期刺激政策效果顯著,另一方面或顯示總需求已經觸底,預計宏觀經濟企穩的時間有望提前至二季度,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也將得到持續改善。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對經濟將以觀察為主,預計不太可能會推出更有力度的放松舉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認為,近期降準概率下降,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松緊適度的穩健基調。但在融資規模“量”改善的情況下,宜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自2018年初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和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改變,央行已經多次采取降準操作。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在2018年1月25日、2018年4月25日、2018年7月5日、2018年10月15日和2019年1月15日/1月25日都進行了降準(含定向降準)操作。可以發現,這些降準操作都是在季度的首月進行,除去置換資金累計向市場提供了3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但從當時的傳導效應來看,在降準后從寬利率到寬信用的傳導在2018年并不突出,具有較大的滯后性。盛松成認為,這是寬松政策具有的時滯效應,只是在這輪周期中時滯時間明顯變長,但目前,前期政策已經開始發揮效果。“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政府一般會出臺較為寬松的宏觀政策予以逆周期調節。從逆周期調控政策出臺到實體經濟企穩回升,通常會有一定時滯,而此次調控政策時滯明顯較長,隨著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政策時滯已近尾聲,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示,“如果在當經濟企穩時再降準,容易推高通貨膨脹,也容易引發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盛松成表示。
此外,從資金市場價格來看,上周和今日的資金面情況都相對穩定。上周貨幣利率雖然有小幅度回升,其中R007均值約為2.56%,R001均值上行至2.24%,DR007上行至2.54%,DR001上行至2.17%,但總體來看,依然保持平穩。到了本周,4月15日的資金價格依然有上行趨勢,各期限的shibor利率都出現微漲,其中7天shibor上升10.30個BP到2.7720%,標志性的DR007加權利率回升到2.8000%。但與2月末、3月末相比,依舊處于低位,資金流動性仍然相對充裕,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的必要性下降。
如果不進行降準,那么本周即將到期的近4000億元MLF,是否會對資金市場價格和市場流動性造成較大沖擊,監管部門又會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對沖?
多位市場分析師認為,央行可能改用MLF、TMLF來置換到期的MLF。不過對于采用如MLF、TMLF等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也有遭到部分市場機構和經濟分析師的批評,批評集中點一是在于MLF等方式對于市場金融機構來說不公平,大銀行可以直接從央行獲得流動性,但中小金融機構只能得到“加價”后的轉手資金,抬升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而抬升信貸成本,與降低實體企業融資利率的政策導向相悖;二是MLF等資金周期常常與銀行信貸周期不一致,銀行如果希望將MLF操作所得資金進行放貸,限制重重,反而會使得資金在金融機構中的空轉。
“目前降準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平衡增長和通脹之間的關系,而是更看重平衡增長和資產泡沫之間的關系,目前股市、樓市情況都比較火熱,作為一個比較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會擔心降準更刺激股市行情,從而出現人造牛市,積累風險。但總體來看,過去以外匯占款為主要基礎貨幣投放的方式已經完全改變,今年仍然有降準必要,只是可能會推遲。”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認為,只要經濟不發生超預期下滑,今年央行將降準1-2次,但4月降準應當不會降準;同時今年央行并不會調整基準利率,反而將實質性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利率并軌,逐步取消貸款基準利率。“目前各項數據已經回溫,資金面相對寬松,且目前我國銀行準備金率與國際比較已經位于合理區間,降準空間并不大,央行也會比較慎用降準工具。”顏色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統計,本周(4月13日-19日)公開市場有3665億元MLF到期,無逆回購到期,再加上小長假因素致本月稅期后延,本周稅期因素的影響會逐漸加大。如果在MLF到期前無相關釋放流動性的操作,流動性必然承壓。
在此前一個月的采訪中,市場多數機構和分析師都判斷說在4月13日-19日極大概率會有降準操作,來對沖到期的MLF,并以此釋放流動性,支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保證經濟增長。但隨著3月份的各項經濟數據逐步出爐,市場對于降準的看法也有了變化,部分機構/分析師表示3月社會融資、信貸數據遠超市場預期,PMI、進出口等數據也表現亮眼,在經濟增長形勢較好、股市、樓市上漲的情況下,降準的急迫性降低,央行可能改用采取公開市場操作、MLF、TMLF等來對即將到期的MLF進行置換,短期內進行降準操作的可能性在下降。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研究員姜超認為,上周五央行公布3月新增社融2.86萬億遠超預期,社融增速企穩,預示未來經濟有望見底。再加上3月通脹的明顯反彈,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必要性顯著下降,未來降準概率或明顯減弱。
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劉東亮也認為,一季度社融大幅超預期,一方面顯示前期刺激政策效果顯著,另一方面或顯示總需求已經觸底,預計宏觀經濟企穩的時間有望提前至二季度,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也將得到持續改善。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對經濟將以觀察為主,預計不太可能會推出更有力度的放松舉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認為,近期降準概率下降,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松緊適度的穩健基調。但在融資規模“量”改善的情況下,宜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自2018年初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和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改變,央行已經多次采取降準操作。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在2018年1月25日、2018年4月25日、2018年7月5日、2018年10月15日和2019年1月15日/1月25日都進行了降準(含定向降準)操作。可以發現,這些降準操作都是在季度的首月進行,除去置換資金累計向市場提供了3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但從當時的傳導效應來看,在降準后從寬利率到寬信用的傳導在2018年并不突出,具有較大的滯后性。盛松成認為,這是寬松政策具有的時滯效應,只是在這輪周期中時滯時間明顯變長,但目前,前期政策已經開始發揮效果。“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政府一般會出臺較為寬松的宏觀政策予以逆周期調節。從逆周期調控政策出臺到實體經濟企穩回升,通常會有一定時滯,而此次調控政策時滯明顯較長,隨著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政策時滯已近尾聲,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示,“如果在當經濟企穩時再降準,容易推高通貨膨脹,也容易引發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盛松成表示。
此外,從資金市場價格來看,上周和今日的資金面情況都相對穩定。上周貨幣利率雖然有小幅度回升,其中R007均值約為2.56%,R001均值上行至2.24%,DR007上行至2.54%,DR001上行至2.17%,但總體來看,依然保持平穩。到了本周,4月15日的資金價格依然有上行趨勢,各期限的shibor利率都出現微漲,其中7天shibor上升10.30個BP到2.7720%,標志性的DR007加權利率回升到2.8000%。但與2月末、3月末相比,依舊處于低位,資金流動性仍然相對充裕,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的必要性下降。
如果不進行降準,那么本周即將到期的近4000億元MLF,是否會對資金市場價格和市場流動性造成較大沖擊,監管部門又會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對沖?
多位市場分析師認為,央行可能改用MLF、TMLF來置換到期的MLF。不過對于采用如MLF、TMLF等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也有遭到部分市場機構和經濟分析師的批評,批評集中點一是在于MLF等方式對于市場金融機構來說不公平,大銀行可以直接從央行獲得流動性,但中小金融機構只能得到“加價”后的轉手資金,抬升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而抬升信貸成本,與降低實體企業融資利率的政策導向相悖;二是MLF等資金周期常常與銀行信貸周期不一致,銀行如果希望將MLF操作所得資金進行放貸,限制重重,反而會使得資金在金融機構中的空轉。
“目前降準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平衡增長和通脹之間的關系,而是更看重平衡增長和資產泡沫之間的關系,目前股市、樓市情況都比較火熱,作為一個比較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會擔心降準更刺激股市行情,從而出現人造牛市,積累風險。但總體來看,過去以外匯占款為主要基礎貨幣投放的方式已經完全改變,今年仍然有降準必要,只是可能會推遲。”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認為,只要經濟不發生超預期下滑,今年央行將降準1-2次,但4月降準應當不會降準;同時今年央行并不會調整基準利率,反而將實質性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利率并軌,逐步取消貸款基準利率。“目前各項數據已經回溫,資金面相對寬松,且目前我國銀行準備金率與國際比較已經位于合理區間,降準空間并不大,央行也會比較慎用降準工具。”顏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