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中港公募基金互開大門 初始投資額度各3000億人民幣

發布日期:2015-5-25 10:51:16  瀏覽次數:676次  【關閉窗口】


20150525 07:21來源: 編輯:東方財富網

歷經長達三年的準備,中港兩地的公募基金市場終于向彼此敞開了大門。

市場期待很久的基金互認是中國市場對境外基金開放的重大突破。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522日表示,兩地證監會將于71日起正式接受申請。

中港合格基金共計950

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透露,按照目前設定的要求,香港約有100只合格基金,累積資產規模約3000億元,而內地則有850只合格基金,總計資產規模為2萬億元。

證監會表示,在初期階段,只有一般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非上市指數基金及實物跟蹤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才符合資格參與基金互認安排。

根據規定,內地基金如果申請香港證監會的認可,必須是根據內地的法律法規及其組成文件而成立、管理及運作;基金是中國證監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注冊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必須已成立1年以上;基金的資產規模不得低于2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基金不得以香港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以及在香港的銷售規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不得高于50%

同時,香港基金如果申請內地證監會的認可,必須本身是公募基金,基金管理人已獲得香港證監會9號牌照,在成立時間、基金規模、投資方向、銷售比例均與上述規定一致。

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高級總監蔡鳳儀則表示,目前香港的100只符合資格的基金中,約57%為股票基金、22%為債券基金,其余為混合型基金,包括9ETF基金;而從投資方向來看,約31%投資于亞太地區,23%為環球投資,22%投資香港本地市場,其余則投資其他不同市場。

同時,內地850只合格基金的構成相對簡單,有50%A股股票基金,33%混合型基金,12%為債券基金。

出于審慎管理的角度,我們暫時不考慮納入一些涉及衍生品工具、復雜杠桿以及一些合成型ETF她指出。

此外,梁鳳儀表示,基金互認的計劃主要遵循原監管地規則,即在內地成立的基金接受內地法律法規監管,同時實行客監管地規則,即在對方市場的銷售行為主要受到當地監管機構的監管。并且需要對香港和內地投資者提供同等待遇,在權益、投資者保護方面均一致對待。

總體額度控制

基金互認采取的是整個市場總體額度控制的方式,區別于現有的QFIIRQFII每個公司、具體產品需要分別申請資格和額度的操作方式。相比之下,這種管理較為寬松。梁鳳儀表示。

根據安排,雙方通過對等設置互認條件,促使互認基金在兩地市場互利發展和資金流出入基本均衡。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她續指,3000億元是計算所有基金整體申購、贖回后的單邊凈額度,我們相信這個額度提供足夠充分的空間給業界使用,額度的使用情況取決于兩地基金在對方市場的銷售情況。如果未來額度使用逼近上限,我們將探討增加額度。

她同時指出,衡量海外投資者對內地資產需求程度的RQFII基金的整體額度目前約為2700億元,而衡量內地投資者對海外資產需求程度的QDII基金截至今年4月底的整體額度則為5600億元。

她透露,目前整體的額度控制由中國外匯管理局控制,同時中國證監會負責每日監測凈額度的使用情況,整個流程為跨境銷售的基金需要首先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進行登記,相關信息將提交給中國證監會進行監控。

基金通常為一個比較長遠的投資,因此這個額度很快用完的可能性不高。她表示,并指出符合資格的基金不需要單獨申請額度。

我們預期基金互認是一個市場緩慢放開的過程,不太可能出現大量的資金同時涌向雙方的市場。唐家成表示。

此外,從兩地基金跨境銷售的要求實行客地規則,即以銷售市場的相關要求為準。比如,內地的基金進入香港市場,需要與持牌的分銷商簽訂合同,由香港本地的相應監管機構負責監管;同時,香港的基金開拓內地市場,則需要委托獲得銷售牌照的中介人,銷售形式更多樣化。

打造亞洲資管中心

隨著亞太區財富規模近年來迅速擴張,區內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看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一個類似歐洲基金護照的亞洲版圖逐步形成。作為中國和世界投資市場的匯聚點,香港冀望借助基金互認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中心。

唐家成表示:基金互認將為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攜手建立基金監管標準奠定基礎,有助于促進亞洲資產管理業的融合與發展。

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顯示,2012年亞太區內管理資產的規模已達7.7萬億美元,預期會以接近10%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速度遞增,在2020年前,整體資產規模將達16.2萬億美元。

事實上,近來年已有數個區域性的基金護照推出,但受制于不同貨幣、稅收政策以及缺乏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參與,進展十分緩慢。

2013年推出亞洲地區基金護照(Asia Region Funds Passport)計劃,目前已包括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該計劃將于2016年投入實施。

同時,區域范圍較小的東盟國家則于201310月達成協議,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馬來西亞證券監督委員會和泰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簽署諒解備忘錄,就建立東盟集體投資計劃(ASEAN CIS Framework)達成協議,依照協議,上述三國的零售和非零售投資者將可以自由跨境交易。

此外,香港和澳大利亞在20087月簽署了共同基金互認協議,然而,自協議簽署以來,雙方并未根據協議發起過任何產品。

由于亞太地區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基金認可標準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長遠我們希望通過基金互認的安排建立一套跨境基金管理的標準,在區內設立類似于歐盟UCITS基金的互認安排。同時,將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基金注冊、投資、管理、銷售的全方位中心,從而帶動相關的就業、法律、會計等服務業。梁鳳儀表示。

她透露,目前香港共有約2000只基金,其中570只為香港注冊的基金,過去五年間,香港注冊的基金數量幾乎翻番,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本地注冊基金的客戶基礎,將會擴大至內地投資者,而內地基金可透過互認安排開放予國際投資者,更多基金行政、資產管理、銷售推廣和其他相關活動將集中在香港進行。

他續稱,基金互認安排亦將在市場基建和監管合作方面,加深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金融聯系,并透露金管局正聯同內地有關機構,積極建立一個高效的基金服務平臺,為跨境基金交易和資金結算,提供一個自動化的渠道。

 

他表示:中港基金互認安排是內地基金市場向離岸基金開放的一項重大突破,亦為內地與香港的資產管理業開辟新領域,讓兩地市場的投資者有更多元化的基金產品選擇。

同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出:對香港來說,基金互認安排不單可擴大香港基金業的銷售網絡,更可吸引更多基金來港成立,從而發揮香港的基金制造能力,把香港發展成為全面的基金服務中心。

這一基金互認計劃亦得到了業界的積極反應。霸菱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亞洲行政總裁黃祖耀表示:我們支持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公司在香港注冊的基金系列將可受惠于中港基金互認平臺,預期有關安排實施后,本港注冊基金的需求將會上升。目前,我們在等待中國證監會公布關于在內地銷售香港注冊基金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