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美國最新匯率報告炮轟德國 美德關系“雪上加霜”

發布日期:2013-11-1 8:40:28  瀏覽次數:1175次  【關閉窗口】

正當美德兩國因為竊聽事件而各執一詞時,美國財政部最新一期的匯率報告又破天荒地把矛頭指向德國,大有為已深陷波折的美德關系“火上澆油”的趨勢。

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財政部發表最新一期的半年期國際匯率報告。在這份名為《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美財政部認為,截至今年9月底的數據顯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中,未發現操縱其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以獲取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盡管該報告延續了1994年來美國歷屆政府的表態,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依舊認為,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升值速度與幅度遠未達到既定的需求,因此,美財政部將繼續監控人民幣的升值步伐。


此外,報告也頭一次把矛頭指向了美國在歐洲“最堅定”的盟友德國,認為德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要為歐元區其他成員疲軟的增長負責。針對美國方面的指責,德國不少經濟分析師直呼“意外”。


德國經濟政策被質疑


作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一直被視為帶動歐洲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與往常不同的是,美國財政部這一次把“炮火”對準了德國,認為“在許多其他歐元區國家面臨通過抑制需求和縮減進口來促進改革的巨大壓力之時,德國國內需求的增長以及對出口的依賴嚴重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再平衡。結果就是,歐元區深陷通貨緊縮,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受阻”。


而且,報告指出,德國在歐元區經濟危機發生期間和2012年,保持了大量的經常賬戶盈余,規模甚至超過了中國。


“其實,自歐債危機以來,鑒于德國在歐元區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方面通常都避免對德國經濟政策進行公開批評。即使要支招,也是私下悄悄地進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國經濟分析師表示,“因此,美方此次罕見地質疑德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實屬讓人費解。”


而考慮到當前德國政府高官已就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10年一事造訪白宮,欲討個說法,報告在這一事件難現轉機的情況下出爐,使本就微妙的盟友關系再遇考驗。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就德國經濟發展模式而言,國內需求緩步上升是有道理的,因為德國國內經濟狀況比其他歐洲國家好,國內需求大,完全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至于通貨緊縮的風險,德國聯邦統計局在10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表現較上月出現改善跡象,國內通縮風險有所緩解。丁純表示,德國在國內出現通貨緊縮的跡象時,也要求那些深陷危機的國家實行嚴格的財政紀律,防止后者亂花錢的現象出現,避免把其他國家拖入進一步的危機。


人民幣升值步伐須加快?


除了德國經濟“罕見”地被美國財政部指責外,中國的經濟政策一直是后者密切關注的對象。本報記者在瀏覽該報告時發現,與對其他國家的匯率政策分析相比,中國在這份35頁的報告中占據了6頁之多,為各國之首。報告認為,人民幣在近些年來的升值是基于貿易加權的基礎之上,但依舊未達預期的幅度。同時,為了阻止人民幣升值,中國已在近期恢復入市干預。


報告稱,從今年前9個月的數據分析來看,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6.3%,有效匯率升值6.6%。但從長期來看,尤其是,自2010年6月中國重啟人民幣匯改以來,截至今年10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2%。考慮通脹因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實際升值16%。此外,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從最高時的約10%降至目前的2.5%。


不過,美國財政部的這份報告也提出隱憂,認為中國盡管已積累了3.6萬億的美元儲備,但有證據顯示,中國又在今年開始大規模的購匯步伐。報告寫道,“這一舉動會破壞市場的定價機制,同時也預示著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因此,報告聲稱,美國財政部將敦促進一步調整政策,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將干預降至最低并公開干預,“為美國工人和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正當德國人在為“竊聽門”而對華盛頓不依不饒之際,奧巴馬政府也在以特有的方式向柏林出招。在最新發布的一份所謂國際匯率和經濟政策評估報告中,美國財政部一改死盯人民幣問題的做法,轉而把“炮口”對準了德國,公開批評該國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損害了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


美罕見公開批評德政策


依照美國法規,美國財政部每6個月將向國會提交一份關于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情況報告,以評估是否有貿易伙伴通過操縱貨幣等途徑謀取不公平競爭優勢。


在當地時間30日發布的最新一份報告中,美方罕見地將矛頭對準了德國。在報告的“重要發現”部分,美國將德國列在中國和日本等傳統“重點關照對象”之前。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稱,在許多其他歐元區國家面臨著通過抑制需求和縮減進口來促進改革的巨大壓力之際,德國國內需求的緩慢增長以及對出口的依賴,阻礙了該地區的經濟再平衡。


報告特別提到了“持續擁有龐大經常賬盈余”的歐元區國家,并敦促這些國家“必須采取行動,提振內需增長,降低盈余”。財政部還明確提到,德國“在歐債危機期間一直保持著龐大的經常賬盈余,2012年,德國的名義經常賬盈余甚至超過了中國”。世行的數據顯示,德國2012年經常賬盈余從2011年的2233億美元增至2385億美元,在世行數據所覆蓋的國家中最高,超過了中國的1931億美元。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美國這時候公開批評德國的經濟政策,并無太多實際意義。“只能說是美國正好在此時找到一個通道,來發泄對于一些事情的不滿,但對此美方也無能為力。”


渣打銀行(行情 專區)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昨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許多經濟學家其實也在呼吁德國采取更多的財政措施來刺激國內需求,進而間接幫助歐元區外圍國家。


人民幣問題退居次席


有分析認為,此次美國財政部罕見地重點“關照”德國的經濟政策,反映出該國在對這一最重要盟友的經濟立場上的重大轉變。自2010年歐元區全面爆發主權債危機以來,美國官方一直避免公開批評作為該地區中流砥柱的德國。即便有任何不滿,奧巴馬政府也都試圖在私底下與德方溝通,而不愿公開惹惱柏林。


業內人士注意到,很多時候,美國似乎只是在將國際匯率報告作為一種外交手段,來幫助轉移外界對于美國自身經濟和貿易政策的關注,比如這次的“炮轟”德國。


在批評德國之外,在這份最新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對目前全球除美國之外兩大最大的經濟體也提出了批評。


盡管再一次沒有將中國貼上“匯率操作”標簽,但在30日的報告中,美國財政部繼續對人民幣匯率發難。報告稱,中國需要允許人民幣以更快速度升值,并認為人民幣依然被“顯著低估”。


在人民幣對美元自2005年以來已累計升值達35%的事實面前,美方數年如一日的老套說辭也遭到了廣泛質疑。(上海證券報)


德國反駁美國對該國過度依賴出口的指責


北京時間10月31日晚間消息,由默克爾執掌的德國保守黨政府31日對美國做出的該國過度依賴出口指責進行了反駁,但默克爾未來的聯盟政黨也同意,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必須采取更多的舉措刺激本土需求。


一直以來,美國方面就要求諸如中國和德國等具有貿易盈余的國家采取更多舉措提升進口水平,但奧巴馬政府在本周三的一份致該國國會的半年度報告中對德國提出了指責。這份報告表示,德國正在影響歐洲的經濟穩定性,并傷及全球經濟。


但由默克爾執掌的保守黨和其中左翼社會民主黨都表示,德國將繼續確保該國在全球的競爭力。據了解,在今年9月的大選后,德國保守黨和社會民主黨一直在就有關組建聯盟政府事宜展開磋商。


德國農業部長艾格納(Ilse Aigner)表示:“我們一直都是一個出口強國,我們對此感到驕傲。”據了解,艾格納是此次參與組閣會談的保守黨主要磋商人士。


德國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海爾(Hubertus Heil)表示,德國必須意識到其在加強本土需求方面的職責,這意味著德國需要提升工資水平,并刺激投資。


在重新統一20多年后,德國如今正盡量擺脫“歐洲病夫”的標簽,德國在數年一直通過制止工資增長來確保其競爭力。


但如今,德國的經濟表現好于歐洲其他國家,且在通過帶動本土需求來幫助歐元區走出危機上德國面臨很大的壓力。德國需要提升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進口水平,這些國家是其主要的貿易伙伴。


美國對德國的指責正值兩國關系出現微妙變化之際。在本周三,德國大使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在華盛頓舉措會面,因為有媒體稱美國正在監聽默克爾的手機。


德國稱,自2007年以來,其對歐元區的貿易盈余在GDP中的占比降幅已經超過了一半。在今年,貿易可能會成為制約德國經濟增長的因素而非帶動該國的經濟增長,進口有望超過出口。雖然本土需求疲軟,但依然能夠推動經濟增長。


Berenberg銀行經濟分析師霍爾格·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在歐元區內部,德國的貿易盈余已經較雷曼兄弟倒閉之前大幅下滑,其在德國GDP中的占比已經從那時的5%降至2%。這是一個大幅度的調整。”


霍爾格·施米丁表示:“對全球其他國家貿易盈余的攀升,包括美國,純粹是因為競爭力的帶動。換言之,德國的貿易盈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生產的物品正是那些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國家所需要的,諸如中國和印度。”


霍爾格·施米丁指出:“歐元區外圍國家從2008年的經常賬戶大幅赤字轉變到如今的盈余充分說明,歐元區外圍國家已經開始具有競爭力。”


但反對人士指出,在2012年,德國總體經常賬戶赤字在GDP的比重為6.9%,高于歐盟委員會設定的6%上限,超過這一比例被認為是過度出口。


這些反對人士表示,德國過度儲蓄,儲蓄水平超過了支出,這需要德國進一步開放其服務行業,才能有助于把出口行業的資源逐漸轉移,從而提振本土需求。


德國社會民主黨也同意許多經濟學家的看法, 即德國依然需要采取更多舉措來帶動本土需求。(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