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期待政策紅利 外資春節前加速抄底A股
2015年02月17日 06:53來源:東方財富網
2月份以來截至上周五,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非營業場所)、中金公司廈門蓮岳路證券營業部、中金公司深圳福華一路證券營業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證券營業部、瑞銀證券上海花園石橋路證券營業部等5家“QFII大本營”共計出手29次,累計買入金額達80.90億元,累計成交量為60504.25萬股。
外資春節前加緊抄底A股。2月以來,QFII席位頻頻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截至上周五,5家QFII大本營席位累計掃貨約80億元A股。在一些外資眼中A股仍是價值洼地,海外資金正多渠道回流A股市場。
有錢了,昨天創業板也給投資者發了紅包,創業板指數全天上漲3.90%,報收1896.63點,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金亞科技、鼎漢技術等22股漲停。1月1日至今,創業板上漲28.87%,遠遠大于上證指數0.38%的漲幅。
不過,在經過連續拉升之后,部分機構提醒投資者一方面應警惕其趕頂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順應這主流資金趨勢,對還未大漲中小市值個股,在控制好風險下積極布局。
外資多渠道抄底A股,近期頻頻現身大宗交易平臺。不過,值得關注的是,QFII大本營近日大宗交易介入個股不乏折價交易。并且,雖然其中不少個股本月漲幅超10%,但也有一些個股逆市下跌。
公開交易信息顯示,興業銀行近日出現一筆成交額近2億股的大宗交易,成交金額高達28億元,這筆交易的買入席位為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場所),被市場認為是QFII的進出通道。
愛銀行愛汽車亦愛醫藥
多只個股折價交易
這并非特例。2月份以來截至上周五,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非營業場所)、中金公司廈門蓮岳路證券營業部、中金公司深圳福華一路證券營業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證券營業部、瑞銀證券上海花園石橋路證券營業部等5家“QFII大本營”共計出手29次,累計買入金額達80.90億元,累計成交量為60504.25萬股。
上述5家“QFII大本營”2月以來在大宗交易平臺共計買入12只個股,其中,對5只個股吸籌過億元。不到一個月,買入69.64億元興業銀行、20509.50萬元龐大集團、19980.00萬元人福醫藥、18576.00萬元泰格醫藥和16063.00萬元上海電氣。此外,對寶光股份(9756.75萬元)、比亞迪(6461.00萬元)、海康威視(6414.91萬元)、世紀鼎利(5568.80萬元)和四維圖新(5160.00萬元)等個股買入金額均超5000萬元。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QFII大本營”買入的12只個股中,不少是折價交易。如興業銀行的上述交易的折價率為6.64%。而泰格醫藥近日的大宗交易折價率為3.99%,比亞迪有一筆大宗交易的折價率高達9.19%。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述“QFII大本營”大宗交易個股2月以來股價表現也是漲跌各異。其中,截至昨日,四維圖新的期間累計漲幅近25%,比亞迪的期間累計漲幅近20%,泰格醫藥、海康威視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超過10%。不過,同期,上海電氣則跌超10%,興業銀行也跌近3%。
QFII配置偏好股票資產
千億資金借滬股通入市
在全球寬松周期下,外資對于A股市場表現出持續的高熱度。
中國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QFII新開立了15個A股賬戶,其中,滬市7個,深市8個,這也是QFII連續第37個月有新開A股賬戶。至此,QFII新開立的A股賬戶總數達到了839個。
而外匯管理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顯示,QFII資產配置偏好股票資產。據外管局報告,QFII機構持有較高的股票投資比例。截至2014年底,QFII總資產中股票資產的比例超過七成,債券類約占一成,銀行存款、基金及其他類合計約占兩成。
外資對A股的建倉熱度,從滬股通的使用額度亦可見一斑。公開信息顯示,近兩周滬股通流入金額逐漸升高。
據統計,截至2月11日,滬股通累計使用額度達到了1023.85億元,這意味著,從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啟動至今,已有過千億元海外資金通過滬股通配置了A股。而上周以來,滬股通日均使用額度多在20億元以上,上周五,滬股通額度使用了21.57億元。
盤中逼近1900點
謹防指數加速趕頂
滬深兩市周一震蕩走高,藍籌股依然疲軟,題材股則全面爆發,帶領創業板高舉高打。截至收盤,創業板指上漲3.9%,收于1896.63點,最高摸至1897.66點,距離1900點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22只個股漲停
53只個股創新高
其中,新股環能科技大漲43.98%,金亞科技、鼎漢技術、快樂購等22股也齊赴漲停。僅有23只個股收綠,跌幅最大的南風股份和吳通通訊分別下跌3.74%和3.33%,其余則跌幅都在2%之內。
而隨著創業板指數再創新高,昨日漢威電子、三五互聯、網宿科技等53只個股也刷新了各自股價的歷史最高紀錄。
1月1日至今,創業板上漲28.87%,而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則是0.38%,兩者相差近三成,14只個股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股價翻倍,其中次新股中文在線表現最好,漲幅達到了405.7%,此外浩豐科技和快樂購也上漲201%和193%。而老股票中樂視網則是一馬當先年內漲幅達到161.7%,位列第四。
觀點:
盧森堡基金行業協會主席Marc Saluzzi:目前絕大多數盧森堡注冊的基金均對A股表示出強烈的興趣,希望能夠參與。
觀點:
平安羅素投資管理研究部總經理Brian Ingram近日表示,隨著政府加大貨幣刺激力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A股今年可能上漲20%。
關注還未大漲中小市值個股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創業板上漲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兩大方面,一是2014年創業板業績大豐收,整體上出現了40%的業績增速;二是當前關于科技加速發展的相關討論也引發了創業板的上漲。
隨著網絡科技、生物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催生持續的產業投資機會,因此投資者普遍認同,新興產業類的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可能會出現井噴再井噴的態勢。
不過,面對創業板指數芝麻開花節節高,部分機構近期開始出現謹慎情緒。其中,中信證券認為,短期內傳統行業主導的上證指數仍將繼續調整,新興行業主導的創業板受到盈利支撐短期將繼續上行。但從下個月開始,需要關注估值過高、注冊制等因素對創業板的負面沖擊。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證監會正在逐步加快推進注冊制,注冊制將有可能比市場預期提前到來,當前主力狂拉創業板指,不排除是最后的瘋狂,畢竟注冊制的推出將大幅拉低創業板類題材股的估值。
因此,經過連續拉升之后,投資者一方面應警惕其趕頂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順應這主流資金趨勢,對還未大漲中小市值個股,在控制好風險下積極布局。如對業績大幅增長、且股價前期沒快速拉升的中小市值個股,可大膽持有;對符合國家戰略、且有并購重組類的個股,可堅定持股信心;對有主力積極運作,頻頻異動的個股,可逢低布局;對短期超跌、業績良好的個股,不應錯殺,而應積極回補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