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進口原油使用權門檻放低 6只概念股迎利好
2015-02-17 02:02:43 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北京)
國家發改委2月16日發布通知稱,在通知發布之日前建成投產、尚未使用進口原油的原油加工企業,經確認符合條件并履行相應義務的前提下,可使用進口原油。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許多符合條件的地煉將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安迅思數據顯示,滿足上述條件的地方煉廠數量在15-20家左右。這將大大拓寬地煉的原料來源,同時促進煉油行業淘汰落后、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
門檻大為降低
根據通知,新增用油企業有三個“量化”標準需滿足:一是擁有一套及以上單系列設計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萬噸/年(不含)的常減壓裝置;二是煉油(單位)綜合能耗小于66千克標油/噸;單位能量因數能耗不超過11.5千克標油/(噸·能量因數);加工損失率小于0.6%;噸油新鮮水耗量小于0.5噸;原油儲罐容量符合有關要求;三是淘汰企業所有設計原油加工能力200萬噸/年(含)以下常減壓裝置。
此外,新增用油企業還需具備完善的產品質量控制制度,相應的環保設施和應急設施,近三年未發生較大突發環境或火災事故等。
安迅思分析師陸曉旭指出,通知對用油企業共列出7項基本條件,其中大部分條款對地煉來說,實現的可能性都較大。山東多位地方煉廠人士也表示,對于地方煉廠來說,本次文件中設置的基本條件具備較高的可操作性,努力一下可以達到。
另有東營某地煉人士指出,文件沒有對地煉的“出身”提出具體要求,這意味,在2000年國家清理整頓地煉后建成的煉廠,也有申請資格。
另一方面,根據通知,在境外合法投資石油勘探開發項目并取得實際產量的原油加工企業,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進口原油。這意味著,擁有海外油氣資源的公司將獲得利好。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在海外擁有油氣資源的公司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廣匯能源、洲際油氣、準油股份、杰瑞股份等。
使用積極性幾何
過去,進口原油使用權多集中在國有企業手上,地煉煉油原料多為燃料油,常常面臨“無原油可煉”的尷尬境地。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單系列設計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萬噸/年(不含)”的要求不高,目前國內許多地煉企業均能夠達到要求,預計將有不少地煉企業將就此“一解原油渴”。A股市場上,相關概念股包括龍宇燃油、泰山石油等。
不過,也有一些市場人士并不看好未來地煉使用進口原油的積極性。安迅思分析師陸曉旭指出,一方面,自2013年中化工獲得1000萬噸進口配額后,大量性價比較高的內貿原油資源流入地煉手中,若把進口原油高昂的運輸成本考慮在內,進口原油的煉油效益不如內貿原油;另一方面,地煉趨利性較強,而進口原油從采購到加工的周期較長,一旦原油價格起伏劇烈,煉廠可能面臨長時間的巨額虧損,因此地煉很難像中字頭企業那樣成規模且持續地采購進口原油。
“需要指出的是,發改委此次公布的文件所放開的是原油進口使用權,并非原油進口權,所以地方煉廠在進口環節,仍需通過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集團、珠海振戎等五家企業代理進口。”陸曉旭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