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格林斯潘:資產泡沫與杠桿才是金融危機根源
北京時間10月23日晚間消息,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周三稱,單單只是資產泡沫不會導致出現像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他指出,資產泡沫與杠桿的共同作用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格林斯潘在周三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的當天),我們嚴重地錯過了時機。那時,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存在泡沫,但泡沫本身并不會帶來一場危機。后來的結果證明,是泡沫與杠桿的共同作用(才導致了危機的發生)。”
格林斯潘繼續說道,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互聯網泡沫和1987年的股災為例,這些事件幾乎并未在長期經濟增長數據中“露面”。
在新書《地圖與疆域》(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暫譯)中,格林斯潘回顧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并對這場危機所引發的有關風險預測經濟模型的問題進行了思考。他對當前預測工具的缺點進行了審視,并闡述了能如何對這些工具進行更新升級,以便更好地將人性因素考慮在內。
格林斯潘說道:“如果你觀察一下(這些事件所造成的)后果的分布規律,那么就會發現,與欣悅或貪婪相比,恐懼要重要得多。”
格林斯潘還稱,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后,他認識到就他和許多同仁的經濟預測方法而言,存在“某種根本上的錯誤”。他表示,“恐懼和欣悅的許多方面”都是系統性的,而并非隨機性的,這在最初的時候讓他感到“震驚,但隨后就因這一發現而感到喜悅”。
格林斯潘曾在近19年的時間里擔任美聯儲主席,任職期間共經歷了四位美國總統。他在1987年被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任命為美聯儲主席,并在2006年退休,當時前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選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出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在明年1月份卸任,而現任美聯儲副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已被奧巴馬總統選中,將會接替伯南克的職務,但耶倫的提名尚需經過參議院的確認才能正式生效。
格林斯潘表示,耶倫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女士”。他還補充道,如果耶倫確實能接任美聯儲主席的話,那么將給所有人都帶來驚喜。
在接受CNBC采訪時,格林斯潘同時還對過去一年時間里美國凈儲蓄額的重大下降發出了警告。
————————————
格林斯潘稱美聯儲貨幣政策正變得更加激進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10月21日表示,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主張比他在任時激進了很多。他同時指出,美國國會領導層正在加速分化,其嚴重程度使得美國政界瀕臨“分崩離析”。
格林斯潘是在他的新書《路線圖與邊界》(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的推介會上做出上述表態的。他指出,美聯儲整體政策已經比他主持美聯儲時更為激進,“我不贊同干預,因為市場的活動和運轉極為有效,除非它們被破壞”。
他同時表示,自己與被提名擔任下任美聯儲主席的珍妮特·耶倫雖然是好朋友,但“在很多事情上意見不一致,而且一直都是這樣;不過,我喜歡跟她談話,因為她總是有理有據、思維清晰”。
格林斯潘強調,當前的美國政治已瀕臨分崩離析,“美國領導階層上一次分化如此嚴重還是在美國內戰時期”。他同時認為,上周三達成的預算交易并不是長期的突破性進展。
此外,格林斯潘還表示,他支持美國聯邦政府在金融危機期間出臺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因為當時市場處于史上最衰弱的金融危機中,需要主權信用的支撐。但他強調,歸根到底,他們所實施的舉措“大大超過必要程度”。
格林斯潘進一步指出,真正能夠激勵美國經濟的措施應當包括削減福利,接受“創造性摧毀”,即讓那些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取代生產率低下的企業。(中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