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市場擔憂“金主”出走 A股應該如何挺住
來源: 現代快報
逾6700億元的融資余額“壓頂”,潛在的融資償還潮危機已經成了懸在投資者心上的利劍。“融資余額每上一級臺階,我心里都咯噔一下。”上海某券商一位營業部“大戶”老王如此描述近期股海撈金的心情。隨著市場的回調和融資余額沖高回落,獲利償還帶來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成了市場人士擔憂市場的一個因素。
市場擔憂“金主”出走
2010年融資融券業務推出以來,四年的時間里參與者實現了從“高大上”向普通人的切換。最開始50萬元的資金門檻放低到5萬元,甚至零門檻。開戶時間從18個月縮減到6個月。老王的感受是“玩的人多了,風險加大了”。
據老王介紹,由于資金雄厚,他已經在其開戶的營業部辦理了“融資融券打包”業務,不僅杠桿放到監管層允許范圍的1:2頂格,營業部還代理了融券賣出、融資買入,還券的滾動操作。“這樣一來,加杠桿操作其實已經突破了融資融券標的的限制。”
在老王看來,融資融券進場的人多了,“賺快錢”的心態開始普及。“背著利息的壓力,很多人賺一票就走。”近期大盤階段性見頂,則讓風險開始積聚。“一旦開個口子,融資盤開始拋,大盤很有可能被砸下來。”老王稱。
中銀國際一位研究員的觀點也印證著老王的顧慮:融資快速增長與市場情緒高度相關,一旦樂觀情緒難以為繼,那么融資償還壓力將會接踵而至。
“這輪行情最大的資金驅動可以比喻為 金主 帶著杠桿入場。這一趨勢始于2013年,去年的創業板熱潮和今年的小市值炒作都與之有關。”安信證券一位研究員表示,金主“出走”,大盤能否承壓懸而未決。該研究員也提示投資者近期需防范政策風險和市場劇烈下跌導致的杠桿逆轉。
股指延續調整 做多熱情減弱
從數據來看,融資余額從國慶節后的狂飆突進已經放慢步伐。從上周至今,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增長3.14%,達到6730.45億元,節后三個交易日,融資余額的增長幅度達到5.8%。
融資余額增速放緩,直接誘因自然是滬深兩市的下跌。22日A股延續調整,滬深股指繼續下行,雙雙錄得約0.5%的跌幅。除銀行、機械制造兩板塊逆市微升外,其余行業板塊均有不同跌幅。股指連續走低且成交量萎縮,顯示市場做多熱情有所減弱。
當日上證綜指以2339.22點小幅低開,全天呈現沖高回落格局。盤中滬指上摸2352.12點后震蕩走低,尾盤收報2326.55點,較前一交易日跌0.56%。深證成指走勢與滬指相似,收盤報8063.20點,跌0.54%。滬深兩市分別成交1385億元和1550億元。
除銀行和機械制造板塊逆市微漲外,其余行業板塊均有不同跌幅。有色金屬、傳媒教育、鋼鐵、運輸物流跌幅在1%以上。
券商說法
大規模融資償還潮可能性極低
融資余額增速下行之際,會出現市場劇烈下跌,大規模的融資償還潮,乃至杠桿逆轉嗎?
東方證券創新金融部一位人士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現在做融資融券的大戶和機構明顯增多,之前一些信托傘形結構化產品和券商的結構化分級產品,很多轉向券商資管的專戶形式,通過融資融券來加杠桿。這部分參與者不離場,所謂的融資償還潮就不會出現。”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以來,A股新增賬戶數和活躍賬戶數明顯上升,特別是高市值個人投資者占比不斷提升。這一趨勢始于2013年,并在本輪A股反彈中明顯強化。同時“大戶”通過融資等形式加大資金杠桿的能力和意愿普遍較強。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出現大規模的融資償還,券商的資金成本將會“壓力山大”。“如果突然出現大量的融資償還,由于轉融通有期限品種的劃分,未到期資金的成本就要券商自己承擔了。”該人士稱,大規模的融資償還潮可能性極低。目前多數券商的融資融券仍然生意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