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央行2500億-3000億SLF撒向11家銀行 部分已到賬
來源: 網易財經
據財新網報道,10月17日下午開始,多家銀行向央行申請投放SLF(常備借貸便利)。部分銀行在20日傍晚稱,資金已經到賬。“這都是銀行體系的錢,應該會很快投放的,”一位股份制銀行計財部總經理表示。
多位銀行相關人士對財新記者確認,央行通過SLF向11家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及一些大型城商行投放SLF,總規模在2500億-3000億元左右,每家200億元,期限3個月,但利率不低于3.5%,不會太高。
“央行明確要求,資金用于支持三農和小微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并要求貸款利率低于常規水平”,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場流動性“超寬松”,“央行政策信號很明確,任何對市場利率上行的預期“可以斷了”。
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穩中趨降。上周二(10月14日),央行開展200億元14天正回購,中標利率較上一期下降10個基點,意在引導市場利率下行。
SLF是央行2013年年初創設的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以抵押方式發放,期限為1-3個月,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必要時也可采取信用借款方式發放。
據一位知情人士指出,周五(10月17日)下午,央行電話通知將投放SLF,要求緊急,且要求當天下午就提交抵押的債券,包括國債、AAA的信用債等。
與市場傳聞不一致的是,此次央行投放SLF的對象,不僅僅為股份制銀行,也包括部分城商行。“央行的政策是敞開的、普惠的,不像外界所形容的有差別性”,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表示。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說,SLF應該與存款偏離度的考核有關。限制存款增長,就意味著限制了貸款,如果還要支持貸款總量繼續增長,就只能發一些SLF,讓銀行的存貸比合格,繼續維持貸款增長。
針對有券商報告稱央行投放的方式是PSL(抵押補充貸款),而非SLF,規模預計約3000-4000億元。有銀行人士明確向財新記者表示為“SLF”。但也有銀行人士認為,此次投放工具并不清晰,介于兩者之間,“叫什么并不重要”。
“銀行間流動性雖緊,但總體寬松,跟去年此時的流動性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前述部門總經理表示,主要還是在于實體經濟需求不振,銀行自身壓力較大。
“銀行自身也不缺錢,但缺少風險資產,貸款變弱了很多,資本充足率就掉下來了”,前述股份制銀行副行長表示。
“這是逼著用錢,讓銀行再加一輪杠桿”,一位獲得流動性支持的銀行人士認為。9月中旬,央行通過SLF向五大行投放了5000億元。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指出,此次貨幣政策工具操作,“顯示央行對全球不明朗環境下的潛在風險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表示,一連串的定向寬松政策只能緩減房地產市場的尾部風險,但無法刺激新的房地產投資,進而刺激增長并緩解通縮的壓力。因此,預期未來中國將會有更具決定性的政策出臺,包括可能會降低對抵押品質量的要求等措施,可能時間稍微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