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央行:擇機取消QFII和QDII資格額度審批
來源: 證券時報網(深圳)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昨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年度報告2013》。年報表示,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主體資格,增加投資額度;條件成熟時,取消資格和額度審批,將相關投資便利擴大到境內外所有合法機構。
央行稱,將研究建立境內外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逐步放寬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提高可兌換條件下的風險管理水平。綜合考慮資產負債幣種、期限等匹配情況,合理調控外債規模,優化外債結構,防范外債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年末,中國累計與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23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超過2.5萬億元。去年全年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4.63萬億元,同比增長57.6%;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結算金額856.1億元,同比增長1.8倍;外商直接投資結算金額4481.3億元,同比增長77%。
報告認為,新形勢下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意義重大、任務緊迫。目前看,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助于解決和處理中國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包括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降低通貨膨脹預期;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促進資本流出入基本平衡;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經濟活力等。
關于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具體舉措,年報表示,要進一步轉變外匯管理方式、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從重行政審批轉變為重監測分析,從重微觀管制轉變為重宏觀審慎管理,從“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
不過年報也強調,從國外經驗看,金融危機以來,國際上普遍認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有彈性和調整空間的制度安排,實現可兌換后也可對資本流動進行必要的管理,“這將有助于中國妥善應對資本項目開放后的潛在風險。”年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