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俄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 年供氣380億立方米
來源: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5月21日訊 據新華社報道,中俄21日在上海簽署關于沿中俄東線管道自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項目購銷合同兩份文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簽字儀式。根據去年簽署的通過東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該管線將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預計2018年開始供氣。
這是中俄就天然氣進口協議談判近十年后終于獲得的重大突破。
參與本次合約簽署的雙方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華爾街日報》報道稱,Gazprom首席執行長稱,中俄期限30年天然氣供應協議總價值4,000億美元。不過另有媒體報道稱,Gazprom首席執行長拒絕透露價格信息,稱是商業機密。按4000億美元計算,這一價值較此前市場預計的4560億美元稍低,計算出來的價格為350美元/千立方米,這一價格稍低于俄羅斯對歐洲出口價,不過仍遠高于中國從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口天然氣的200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
中俄在2006年就開始設計從東西兩線建設天然氣管道,當時俄氣公司與中石油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按照計劃,將修建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西線管道將運送西西伯利亞開采的天然氣,進入中國新疆。東線管道則經俄遠東地區輸送到中國東北地區。這兩條管道總輸氣量為每年680億立方米。東線供氣380億立方米,西線供氣300億立方米。
本次簽署的即為東線。
在本次普京開啟訪華行程前,外界對本次達成簽約有比較大的預期,主要是因為談判近十年來,雙方已就多個細節達成談判,僅剩下價格方面以及以何種貨幣結算等細節尚未談妥。
目前,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2013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超過1600億立方米,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演進,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采取經濟制裁,俄羅斯急于為國內的天然氣找到新的出口渠道,而中國無疑是一個優質大客戶。
從中國方面來看,本次談判的底牌較前幾年要多,一方面是俄羅斯目前正面臨急于找到大客戶的心態,另一方面,中國已經從中亞獲得了較為穩定的進口起源,第三方面則是北美頁巖氣的發展,對天然氣的價格有較大的沖擊。因此,中國方面期望能以較低的價格達成協議。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達到1700億立方米,中國希望到2020年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此前中國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的價格約為2.2元/立方米,這已經高出國內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形成了價格倒掛,也對經營企業形成了較大的經營虧損壓力。而隨著進口天然氣在國內天然氣市場占比的增加,天然氣成本也在逐漸增加,必然將推高國內天然氣市場價格。外媒報道稱俄方希望最終能以2.3元/立方米的對歐盟出口價格達成協議,顯然高出中國的預期價格。
價格方面另一個數據顯示,中國去年與土庫曼斯坦的協議價是每百萬英熱單位10美元,但媒體報道稱Gazprom需要均價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12美元才能保本。此外,可以參照的是,在北美市場,由于頁巖氣革命的沖擊,那里的天然氣價格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4美元。
為促成本次合約的最終簽署,中俄在談判過程中均做出了新的努力,其中普京提出了為供應中國的氣田免除一項礦物開采稅,而中國則愿意停止對俄羅斯天然氣征收進口關稅。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助理張永靖在接受俄新網采訪是表示,俄中天然氣供應協議將為兩國帶來益處:俄羅斯需要能源銷售利潤,而中國需要可靠的能源供應來源,以滿足該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協議的簽署,天然氣管道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為俄羅斯的GDP提供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