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多措并舉 穩妥推進防范化解三大重點領域風險
發布日期:2024-8-12 16:43:03 瀏覽次數:393次 【關閉窗口】
當前,我國正穩妥推進防范化解三大重點領域風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落實好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相關領域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快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強化監管責任和問責制度,加強中央和地方監管協同”。在近期召開的各部門工作會議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安排下半年工作,明確要防控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房地產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宏觀經濟和居民生活影響重大。今年以來,我國持續調整優化住房政策——放松限購,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工具……在一攬子政策措施呵護下,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和預期出現了一定改善。
“在房地產領域,我國堅持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并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短期政策包括:做好保交樓工作,調整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為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紓困等;長期看,我國正在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優化市場供求關系,疏解房地產行業長期風險的積累。相關政策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有一些措施仍在平穩推進的過程之中。
當前,部分地方財政收支運行面臨壓力,地方隱性債務風險仍存。“我國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以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擴大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等,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債務結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2024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的改革化險是近年來金融工作的一條主線。“一省一策”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村鎮銀行改革重組與風險化解,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加速不良資產處置,持續提升中小銀行風險抵補能力……目前,中小金融機構“減量提質”,高風險機構數量和占比均有下降。
“浙江、廣西、山西等地組建了省級農商聯合銀行,遼寧、海南等地組建了省級農商行,高風險金融機構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落實‘五大監管’,引導中小金融機構穩健發展。”董希淼表示。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認為,面臨內外部形勢的復雜多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任務仍然較重,挑戰不容忽視。董希淼建議,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設計好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具體方案;大力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進一步完善并落實好盡職免責制度,支持金融機構更有意愿和能力滿足房地產企業特別是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穩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在增長和發展中化解債務風險。
“下一階段,防范化解三大風險的形勢依然嚴峻,須要持續強化監管,落實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原則。”明明建議,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優化債務結構;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機制,促進其補充資本,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繼續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相關領域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快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強化監管責任和問責制度,加強中央和地方監管協同”。在近期召開的各部門工作會議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安排下半年工作,明確要防控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房地產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宏觀經濟和居民生活影響重大。今年以來,我國持續調整優化住房政策——放松限購,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工具……在一攬子政策措施呵護下,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和預期出現了一定改善。
“在房地產領域,我國堅持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并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短期政策包括:做好保交樓工作,調整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為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紓困等;長期看,我國正在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優化市場供求關系,疏解房地產行業長期風險的積累。相關政策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有一些措施仍在平穩推進的過程之中。
當前,部分地方財政收支運行面臨壓力,地方隱性債務風險仍存。“我國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以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擴大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等,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債務結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2024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的改革化險是近年來金融工作的一條主線。“一省一策”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村鎮銀行改革重組與風險化解,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加速不良資產處置,持續提升中小銀行風險抵補能力……目前,中小金融機構“減量提質”,高風險機構數量和占比均有下降。
“浙江、廣西、山西等地組建了省級農商聯合銀行,遼寧、海南等地組建了省級農商行,高風險金融機構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落實‘五大監管’,引導中小金融機構穩健發展。”董希淼表示。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認為,面臨內外部形勢的復雜多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任務仍然較重,挑戰不容忽視。董希淼建議,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設計好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具體方案;大力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進一步完善并落實好盡職免責制度,支持金融機構更有意愿和能力滿足房地產企業特別是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穩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在增長和發展中化解債務風險。
“下一階段,防范化解三大風險的形勢依然嚴峻,須要持續強化監管,落實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原則。”明明建議,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優化債務結構;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機制,促進其補充資本,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繼續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