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4-7-19 11:16:34 瀏覽次數:392次 【關閉窗口】
據新華社7月18日消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關于深化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專家認為,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提升財稅、金融更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能。財稅體制改革重在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金融體制改革將著力強監管、優服務、防風險。
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近年來,一系列財稅體制改革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基本確立了現代財政制度框架,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備受期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認為,立足現代財稅體制框架,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聚焦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對財稅體制改革作出新的戰略謀劃,既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必須履行的歷史使命,更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于改革重點,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此前表示,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地方稅體系,強化轉移支付激勵約束,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
“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說,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匹配,可能更多地表現為中央層面將集中統一謀劃更多事權和支出責任,以減輕地方政府的支出義務和負擔。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應加快推進中央和地方、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下劃消費稅給地方以增加地方財力。在優化稅制結構方面,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建議,構建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財稅體系,繼續探索完善央地間共享稅收入分享體系。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前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359億元,同比增長3.4%,已完成年度支出預算的38%,高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顯示財政支出端延續靠前發力。
作為今年財政政策加力的重要體現,超長期特別國債自5月“開閘”以來有序發行。財政部明確,下一步將結合“兩重”項目建設需要和債券市場情況,合理把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全力保障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任務圓滿完成。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近年來,央行著力健全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完善貨幣政策框架,豐富政策工具箱,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均衡投放,提升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助推經濟穩步復蘇。
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等專家認為,將圍繞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應有之義。羅志恒認為,目前可從三方面著力: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將加速從數量型轉向價格型;進一步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部分專家認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落腳點在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進一步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有序推進金融創新,建設強大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實現金融業態的多樣化和金融功能的多元化,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關于深化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專家認為,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提升財稅、金融更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能。財稅體制改革重在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金融體制改革將著力強監管、優服務、防風險。
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近年來,一系列財稅體制改革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基本確立了現代財政制度框架,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備受期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認為,立足現代財稅體制框架,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聚焦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對財稅體制改革作出新的戰略謀劃,既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必須履行的歷史使命,更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于改革重點,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此前表示,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地方稅體系,強化轉移支付激勵約束,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
“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說,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匹配,可能更多地表現為中央層面將集中統一謀劃更多事權和支出責任,以減輕地方政府的支出義務和負擔。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應加快推進中央和地方、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下劃消費稅給地方以增加地方財力。在優化稅制結構方面,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建議,構建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財稅體系,繼續探索完善央地間共享稅收入分享體系。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前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359億元,同比增長3.4%,已完成年度支出預算的38%,高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顯示財政支出端延續靠前發力。
作為今年財政政策加力的重要體現,超長期特別國債自5月“開閘”以來有序發行。財政部明確,下一步將結合“兩重”項目建設需要和債券市場情況,合理把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全力保障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任務圓滿完成。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近年來,央行著力健全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完善貨幣政策框架,豐富政策工具箱,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均衡投放,提升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助推經濟穩步復蘇。
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等專家認為,將圍繞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等方面持續發力。
在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應有之義。羅志恒認為,目前可從三方面著力: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將加速從數量型轉向價格型;進一步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部分專家認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落腳點在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進一步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有序推進金融創新,建設強大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實現金融業態的多樣化和金融功能的多元化,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