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爭議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良方還是假藥
發布日期:2014-2-13 10:13:54 瀏覽次數:992次 【關閉窗口】
2014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四屆年會2月11日-14日在黑龍江亞布力召開。在12日舉行的“混和所有制與國企改革新思路”分論壇上,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稱混合所有制或許是一劑藥方,它能夠治國企的病、救央企的命;而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微博)則認為混合所有制僅是偽命題,“混合的結果,不是國有的侵吞民有資產,就是是民有的侵吞國有資產,一定是這兩種結果,不會有第三種結果。混合制是騙人的,沒用。”
包括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投資銀行執行主席蔡洪平、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顯寶、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朝暉、前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安均參與了該主題的討論。
能否治療國企病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而在布局經濟體制改革時,首先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還特別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對于混合所有制,王梓木直言,“混合所有制或許是一劑藥方,它能夠治國企的病,救央企的命。”他認為,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國企的進一步改制,提高競爭力乃至于生命力;同時,有利于培育一批真正企業家群體。此外還有利于市場機構的優化以及給民營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任志強卻直呼混合所有制是一個偽命題。他質疑說:什么叫混合制,定義是什么呢?有1%是不是算混合?他甚至直指混合制的好處就是可以“化妝逃跑”。國有企業最討厭國資委的管理、黨委的管理,現在想借混合制的名義把他們都轟走。“這是很典型的要擺脫黨和上級領導,同時又自己能指揮國有資產,借產權的變化而改變治理結構。”
任志強認為,混合的結果,要不然是國有的侵吞民有資產,要不然是民有的侵吞國有資產,一定是這兩種結果,不會有第三種結果。他認為,混合制是執行不下去的。
劉曉光反駁稱,國有企業想用混合所有制改制解放自己,取得自主權,并沒有什么錯誤的,對民營企業也沒有什么壞處,關鍵問題在于股權結構。
蔡洪平則認為,混合所有制是一個過渡的提法。這是中國特色,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走一步再說,只能先混合。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混合所有制的提法以后慢慢就會沒有,但目前只能這樣走。
劉曉光亦認為,混合所有制并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但是畢竟有這么一個過渡的歷史和階段。
到底該誰混誰?
在分論壇上, 黃朝暉表示,國有企業改革紅利很大。就凈資產收益率而言,國有企業是5.9,非國有企業是11.1,大概有4點幾收益率的差距,這一巨大的紅利放出來,實際就是12萬億左右市值,也是國家可以用來穩定經濟的一個東西。
不過,黃朝暉指出,央企如果按一般的定義來說,實際上真正市場化競爭就5萬億資產,30萬億資產里面只有5萬億是完全競爭,10萬億勉強是一般競爭,其他都是戰略性和壟斷性,如果按這樣格局的話,大部分都不需要改。他強烈建議壟斷行業,戰略性行業的定義必須要嚴格范圍,不要擴大化。
李永安指出,現在國家管理的中央企業是113家,其中53家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軍工電信,電力,鋼鐵。這53家分成3類的情況,有一類關系到國家安全的軍工,還有國有資本的企業;第二類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公益性的這樣的企業,包括電力,這可能逐步的改成以國有資本控股,社會資本應該參與的,這是第二種類型。第三種類型,屬于一種完全競爭性的,這個社會資本完全可以進入,甚至于社會資本可以控股,國有資本可以退出。
除了對哪些領域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探討外,嘉賓更為關注混合所有制究竟誰跟誰混?
蔡洪平指出,混合所有制需要解決兩大問題,第一個究竟是誰跟誰混,是民進國企還是國企進民企,民企進到國企,就不是哪個私人企業進去,目前國際上的很多例子就是共同資金進去。他認為,混合制真的是相對股份的平均的混,而不是巨大差異的攙沙子混。此外,黨管干部一定要取消。
而作為民企的宅急送董事長陳顯寶亦表示,混合所有制有著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政府的角色怎么轉變,跟國企一起,將來發生矛盾,民企如何抗衡;此外如果企業控股依然一股獨大,民企的進入也是沒有意義的。
劉曉光指出,混合所有制的方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一個定義的問題,到底什么是民營企業?我們跟外資合資了算什么?上市公司有國營、有民營、有外資、還有個人,這算什么?定義要弄清楚,下一步,肯定有很多很細的問題,結構要設立得非常好,否則將來在執行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問題。
包括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投資銀行執行主席蔡洪平、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顯寶、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朝暉、前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安均參與了該主題的討論。
能否治療國企病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而在布局經濟體制改革時,首先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還特別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對于混合所有制,王梓木直言,“混合所有制或許是一劑藥方,它能夠治國企的病,救央企的命。”他認為,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國企的進一步改制,提高競爭力乃至于生命力;同時,有利于培育一批真正企業家群體。此外還有利于市場機構的優化以及給民營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任志強卻直呼混合所有制是一個偽命題。他質疑說:什么叫混合制,定義是什么呢?有1%是不是算混合?他甚至直指混合制的好處就是可以“化妝逃跑”。國有企業最討厭國資委的管理、黨委的管理,現在想借混合制的名義把他們都轟走。“這是很典型的要擺脫黨和上級領導,同時又自己能指揮國有資產,借產權的變化而改變治理結構。”
任志強認為,混合的結果,要不然是國有的侵吞民有資產,要不然是民有的侵吞國有資產,一定是這兩種結果,不會有第三種結果。他認為,混合制是執行不下去的。
劉曉光反駁稱,國有企業想用混合所有制改制解放自己,取得自主權,并沒有什么錯誤的,對民營企業也沒有什么壞處,關鍵問題在于股權結構。
蔡洪平則認為,混合所有制是一個過渡的提法。這是中國特色,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走一步再說,只能先混合。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混合所有制的提法以后慢慢就會沒有,但目前只能這樣走。
劉曉光亦認為,混合所有制并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但是畢竟有這么一個過渡的歷史和階段。
到底該誰混誰?
在分論壇上, 黃朝暉表示,國有企業改革紅利很大。就凈資產收益率而言,國有企業是5.9,非國有企業是11.1,大概有4點幾收益率的差距,這一巨大的紅利放出來,實際就是12萬億左右市值,也是國家可以用來穩定經濟的一個東西。
不過,黃朝暉指出,央企如果按一般的定義來說,實際上真正市場化競爭就5萬億資產,30萬億資產里面只有5萬億是完全競爭,10萬億勉強是一般競爭,其他都是戰略性和壟斷性,如果按這樣格局的話,大部分都不需要改。他強烈建議壟斷行業,戰略性行業的定義必須要嚴格范圍,不要擴大化。
李永安指出,現在國家管理的中央企業是113家,其中53家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軍工電信,電力,鋼鐵。這53家分成3類的情況,有一類關系到國家安全的軍工,還有國有資本的企業;第二類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公益性的這樣的企業,包括電力,這可能逐步的改成以國有資本控股,社會資本應該參與的,這是第二種類型。第三種類型,屬于一種完全競爭性的,這個社會資本完全可以進入,甚至于社會資本可以控股,國有資本可以退出。
除了對哪些領域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探討外,嘉賓更為關注混合所有制究竟誰跟誰混?
蔡洪平指出,混合所有制需要解決兩大問題,第一個究竟是誰跟誰混,是民進國企還是國企進民企,民企進到國企,就不是哪個私人企業進去,目前國際上的很多例子就是共同資金進去。他認為,混合制真的是相對股份的平均的混,而不是巨大差異的攙沙子混。此外,黨管干部一定要取消。
而作為民企的宅急送董事長陳顯寶亦表示,混合所有制有著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政府的角色怎么轉變,跟國企一起,將來發生矛盾,民企如何抗衡;此外如果企業控股依然一股獨大,民企的進入也是沒有意義的。
劉曉光指出,混合所有制的方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一個定義的問題,到底什么是民營企業?我們跟外資合資了算什么?上市公司有國營、有民營、有外資、還有個人,這算什么?定義要弄清楚,下一步,肯定有很多很細的問題,結構要設立得非常好,否則將來在執行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