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三部門分析開年經濟形勢 新一輪生產、消費、外貿政策正在加緊研制
發布日期:2024-4-1 9:07:17 瀏覽次數:510次 【關閉窗口】
3月26日,國新辦就近期生產、消費、進出口有關數據及政策情況舉行發布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將指導各地加大穩增長工作力度,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工業經濟基本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同時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有基礎、有條件,今年將通過“一增一降、一優一強”的政策“組合拳”服務外貿“質升量穩”。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表示,我國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向好態勢。今年將突出重點品類、節慶時令、特色民俗等,繼續辦好“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圍繞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商品消費需求,開展綠色商場常態化創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細化舉措也正在抓緊研究。“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目前,商務部正在抓緊研究細化舉措,在充分尊重消費者意愿的前提下,推動汽車換‘能’,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節能型汽車銷售占比;推動家電換‘智’,促進家電消費向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方向發展;推動家裝廚衛‘煥新’,支持更多存量房、二手房實施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郭婷婷說。
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今年1—2月,工業經濟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實現良好開局。” 趙志國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9個增加值同比增長。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拉動作用顯著。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扭轉了2022年4月份以來低迷態勢。
與此同時,工業大省帶動也作用明顯。31個省份中有29個實現同比增長。10個工業大省均保持增長,浙江、廣東、江蘇增速在9.6%以上。20個工業大市中,15個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韌性和潛力。”趙志國表示,今年將持續抓好十大重點行業增長引領,充分發揮工業大省、工業大市“挑大梁”作用。指導各地加大穩增長工作力度,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工業經濟基本盤。
從產品看,新動能領域優勢突出。近七成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新興產業領域部分產品保持高速增長,如充電樁、單晶硅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8%和65.5%。趙志國表示,接下來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新能源汽車、核電裝備等重點產業競爭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發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連接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制造業投資,最近也呈現超預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2.9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5.2個百分點。趙志國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對制造業發展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產業升級發展態勢明顯,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接下來將積極采取措施,以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為著力點,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加快5G、千兆光網、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制造業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同時,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商業航天、內河船舶、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產業資本接續投入。
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措施將盡早出臺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貨物進出口6.6萬億元,增長8.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約7個百分點。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0.3%、6.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7.7%,占外貿總額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4.2個百分點,達到54.6%,成為外貿發展的主力軍。
在王令浚看來,目前我國外貿結構出現三個優化。一是市場格局優化,新興市場加速開拓的同時,傳統市場也保持著不錯的表現;二是區域開放布局優化,東部沿海地區持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沿邊9個省區對接壤國家進出口增長25.4%。三是產品結構優化,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質生產力催生新動能,有力鞏固了外貿的基本盤。其中,前兩個月高端機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出口分別增長了34.5%、61.3%、17.7%。不過,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近期公開表示,2024年全球貿易增速可能不及此前預期的3.3%。多個國際組織也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世界銀行預計,全球貿易增速僅為疫情前1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
郭婷婷提醒,我國外貿面臨的外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外需恢復勢頭依然不穩,風險因素也在增加,地緣沖突、“超級大選年”等都帶來更多變數。貿易限制措施也在增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升級,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給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帶來了干擾和障礙。
“2024年,推動外貿質升量穩,需要我們攻堅克難,付出更多努力。”郭婷婷表示,目前,商務部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實施意見,爭取盡早出臺實施、盡快落地見效,全力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王令浚表示,海關總署也將通過“一增一降、一優一強”的政策“組合拳”更好服務外貿“質升量穩”。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有基礎、有條件,對實現全年外貿“質升量穩”有信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將指導各地加大穩增長工作力度,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工業經濟基本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同時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有基礎、有條件,今年將通過“一增一降、一優一強”的政策“組合拳”服務外貿“質升量穩”。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表示,我國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向好態勢。今年將突出重點品類、節慶時令、特色民俗等,繼續辦好“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圍繞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商品消費需求,開展綠色商場常態化創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細化舉措也正在抓緊研究。“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目前,商務部正在抓緊研究細化舉措,在充分尊重消費者意愿的前提下,推動汽車換‘能’,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節能型汽車銷售占比;推動家電換‘智’,促進家電消費向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方向發展;推動家裝廚衛‘煥新’,支持更多存量房、二手房實施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郭婷婷說。
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今年1—2月,工業經濟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實現良好開局。” 趙志國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9個增加值同比增長。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拉動作用顯著。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扭轉了2022年4月份以來低迷態勢。
與此同時,工業大省帶動也作用明顯。31個省份中有29個實現同比增長。10個工業大省均保持增長,浙江、廣東、江蘇增速在9.6%以上。20個工業大市中,15個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韌性和潛力。”趙志國表示,今年將持續抓好十大重點行業增長引領,充分發揮工業大省、工業大市“挑大梁”作用。指導各地加大穩增長工作力度,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工業經濟基本盤。
從產品看,新動能領域優勢突出。近七成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新興產業領域部分產品保持高速增長,如充電樁、單晶硅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8%和65.5%。趙志國表示,接下來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新能源汽車、核電裝備等重點產業競爭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發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連接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制造業投資,最近也呈現超預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2.9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5.2個百分點。趙志國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對制造業發展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產業升級發展態勢明顯,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接下來將積極采取措施,以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為著力點,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加快5G、千兆光網、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制造業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同時,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商業航天、內河船舶、低空經濟等領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項目,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產業資本接續投入。
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措施將盡早出臺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貨物進出口6.6萬億元,增長8.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約7個百分點。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0.3%、6.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7.7%,占外貿總額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4.2個百分點,達到54.6%,成為外貿發展的主力軍。
在王令浚看來,目前我國外貿結構出現三個優化。一是市場格局優化,新興市場加速開拓的同時,傳統市場也保持著不錯的表現;二是區域開放布局優化,東部沿海地區持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沿邊9個省區對接壤國家進出口增長25.4%。三是產品結構優化,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質生產力催生新動能,有力鞏固了外貿的基本盤。其中,前兩個月高端機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出口分別增長了34.5%、61.3%、17.7%。不過,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近期公開表示,2024年全球貿易增速可能不及此前預期的3.3%。多個國際組織也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世界銀行預計,全球貿易增速僅為疫情前1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
郭婷婷提醒,我國外貿面臨的外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外需恢復勢頭依然不穩,風險因素也在增加,地緣沖突、“超級大選年”等都帶來更多變數。貿易限制措施也在增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升級,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給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帶來了干擾和障礙。
“2024年,推動外貿質升量穩,需要我們攻堅克難,付出更多努力。”郭婷婷表示,目前,商務部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實施意見,爭取盡早出臺實施、盡快落地見效,全力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王令浚表示,海關總署也將通過“一增一降、一優一強”的政策“組合拳”更好服務外貿“質升量穩”。盡管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有基礎、有條件,對實現全年外貿“質升量穩”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