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美債收益率升勢再起 人民幣資產處變不驚
發布日期:2021-8-18 11:09:58 瀏覽次數:1046次 【關閉窗口】
單日跳漲8個基點,兩天急升12個基點。上周后半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掉頭向上,同時伴隨著美元指數止跌反彈,與今年2、3月的表現頗有幾分相似。機構分析,最近美元匯率與美債收益率共振上行,美國就業市場也出現變化,折射出貨幣政策調整預期。美聯儲政策“退坡”漸行漸近,美債收益率上行風險重新加大,但預計難以突破前期高點,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
8月5日、6日,盡管10年期美債收益率快速反彈,但同期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保持低位運行,波動很小。
下行告一段落
美債收益率上行并不是一個新話題。
今年3月,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破1.7%。一個多月時間里,最多時上行70個基點,刺激美元大漲,震動全球市場。“當時市場擔憂美國通脹水平超預期、貨幣政策提前收緊,普遍預期第二、三季度美債收益率將上行至1.8%以上。”天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稱。
出人意料的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并沒有繼續向上,反而急轉直下,8月初跌破1.2%。
不少機構將美債收益率下行歸因于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信心減弱和通脹預期回落。對此,宋雪濤指出,美債收益率回落最快的4至5月,恰恰是美國物價和經濟指標上行較快之時。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及通脹預期的減弱更多出現在6月、7月。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稱,市場預計美國經濟和通脹見頂,導致6至7月美債收益率回落。
在宋雪濤看來,美債收益率掉頭急跌,主要原因在于財政資金的投放。“二季度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一個推手是美國財政存款投放導致美元流動性過剩。”中金公司固收首席研究員陳健恒說。但陳健恒提示,美聯儲政策“退坡”漸行漸近,流動性投放規模可能縮減。綜合作用下,流動性泛濫局面難持續。這意味著,美債收益率繼續下行空間可能有限。
在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后,市場已開始重新審視美債收益率上行的風險。美國勞工部6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該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94.3萬人,創2020年8月以來新高,就業恢復率達到2013年5月美聯儲釋放Taper(縮減量化寬松規模)信號時的水平。
恐難升破前高
在機構人士看來,美國就業市場修復的最新狀況,將有助于美聯儲下決心調整貨幣政策,明確Taper時間表。而這將對未來美債收益率走勢產生重要影響。陳健恒分析,此前雖然美國通脹水平高,但美聯儲對收緊貨幣政策較猶豫,主要就是因為就業改善不明顯。當前,就業在朝著美聯儲目標值靠攏,貨幣政策收緊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國泰君安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進一步分析,隨著美聯儲在三季度開始釋放Taper信號,美債收益率可能會再次上行。鐘正生也稱,隨著美國經濟走完復蘇“下半場”,美債實際利率終將觸底回升,進而推動美債收益率重新上行。
多位機構人士認為,未來美債收益率即便可能上行,幅度也會相對有限,過程不會很快。理由是,6、7月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和對通脹風險的擔憂均有所減弱。覃漢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Taper預期兌現后逐步見頂,難突破1.70%至1.80%的前期高位。興業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黃偉平也稱,3月的1.74%大概率就是今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頂。陳健恒認為,該利率升至1.4%至1.5%的概率更高,再向上動力不足,除非美聯儲貨幣政策顯著收緊。
增配人民幣資產趨勢不改
今年2至3月,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伴隨著美元升值,曾震動全球金融市場。立足當下,機構人士表示,雖然美債收益率、美元匯率可能重新走高,但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首先,機構判斷美債收益率上行將會比較平緩。鐘正生稱,下半年美債收益率上行的節奏可能較為溫和,從而對于新興市場的沖擊、尤其是給中國市場以及宏觀政策造成的擾動都將更為有限。其次,國際投資者增配債券等人民幣資產的趨勢難改。目前中外利差較大,未來即便有所收窄,也仍會保持一定吸引力;同時,近年來增持境內債券的主要是海外央行類機構,多為長期投資者。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7月流入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金為77億美元,較上月銳減四分之三,但人民幣資產繼續穩定吸金,中國股市流入8.89億美元,中國債市更是吸引了9.59億美元。陳健恒提示,10月起,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將正式納入中國債券,預計屆時將有更多外資涌入中國債市。
第三,中美貨幣政策不同步特征逐漸增強。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再是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溢出效應的被動接受者。同時,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的基調,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將減少海外貨幣政策調整造成的影響。
此前,央行報告指出,美債收益率上行主要通過資產價格、資本流動及匯率的渠道影響其他經濟體。2021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平衡。“美債收益率上行和未來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有限且可控。”該報告稱。
8月5日、6日,盡管10年期美債收益率快速反彈,但同期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保持低位運行,波動很小。
下行告一段落
美債收益率上行并不是一個新話題。
今年3月,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破1.7%。一個多月時間里,最多時上行70個基點,刺激美元大漲,震動全球市場。“當時市場擔憂美國通脹水平超預期、貨幣政策提前收緊,普遍預期第二、三季度美債收益率將上行至1.8%以上。”天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稱。
出人意料的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并沒有繼續向上,反而急轉直下,8月初跌破1.2%。
不少機構將美債收益率下行歸因于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信心減弱和通脹預期回落。對此,宋雪濤指出,美債收益率回落最快的4至5月,恰恰是美國物價和經濟指標上行較快之時。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及通脹預期的減弱更多出現在6月、7月。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稱,市場預計美國經濟和通脹見頂,導致6至7月美債收益率回落。
在宋雪濤看來,美債收益率掉頭急跌,主要原因在于財政資金的投放。“二季度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一個推手是美國財政存款投放導致美元流動性過剩。”中金公司固收首席研究員陳健恒說。但陳健恒提示,美聯儲政策“退坡”漸行漸近,流動性投放規模可能縮減。綜合作用下,流動性泛濫局面難持續。這意味著,美債收益率繼續下行空間可能有限。
在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后,市場已開始重新審視美債收益率上行的風險。美國勞工部6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該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94.3萬人,創2020年8月以來新高,就業恢復率達到2013年5月美聯儲釋放Taper(縮減量化寬松規模)信號時的水平。
恐難升破前高
在機構人士看來,美國就業市場修復的最新狀況,將有助于美聯儲下決心調整貨幣政策,明確Taper時間表。而這將對未來美債收益率走勢產生重要影響。陳健恒分析,此前雖然美國通脹水平高,但美聯儲對收緊貨幣政策較猶豫,主要就是因為就業改善不明顯。當前,就業在朝著美聯儲目標值靠攏,貨幣政策收緊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國泰君安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進一步分析,隨著美聯儲在三季度開始釋放Taper信號,美債收益率可能會再次上行。鐘正生也稱,隨著美國經濟走完復蘇“下半場”,美債實際利率終將觸底回升,進而推動美債收益率重新上行。
多位機構人士認為,未來美債收益率即便可能上行,幅度也會相對有限,過程不會很快。理由是,6、7月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和對通脹風險的擔憂均有所減弱。覃漢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Taper預期兌現后逐步見頂,難突破1.70%至1.80%的前期高位。興業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黃偉平也稱,3月的1.74%大概率就是今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頂。陳健恒認為,該利率升至1.4%至1.5%的概率更高,再向上動力不足,除非美聯儲貨幣政策顯著收緊。
增配人民幣資產趨勢不改
今年2至3月,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伴隨著美元升值,曾震動全球金融市場。立足當下,機構人士表示,雖然美債收益率、美元匯率可能重新走高,但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首先,機構判斷美債收益率上行將會比較平緩。鐘正生稱,下半年美債收益率上行的節奏可能較為溫和,從而對于新興市場的沖擊、尤其是給中國市場以及宏觀政策造成的擾動都將更為有限。其次,國際投資者增配債券等人民幣資產的趨勢難改。目前中外利差較大,未來即便有所收窄,也仍會保持一定吸引力;同時,近年來增持境內債券的主要是海外央行類機構,多為長期投資者。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7月流入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金為77億美元,較上月銳減四分之三,但人民幣資產繼續穩定吸金,中國股市流入8.89億美元,中國債市更是吸引了9.59億美元。陳健恒提示,10月起,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將正式納入中國債券,預計屆時將有更多外資涌入中國債市。
第三,中美貨幣政策不同步特征逐漸增強。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再是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溢出效應的被動接受者。同時,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的基調,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將減少海外貨幣政策調整造成的影響。
此前,央行報告指出,美債收益率上行主要通過資產價格、資本流動及匯率的渠道影響其他經濟體。2021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平衡。“美債收益率上行和未來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有限且可控。”該報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