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碳中和大考來襲 汽車行業積極接招

發布日期:2021-4-21 16:37:33  瀏覽次數:1049次  【關閉窗口】
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正式召開。會上明確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在“十四五”期間,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一時間,“碳達峰、碳中和”儼然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議話題。
相關分析指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過程,勢必會帶來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汽車與交通行業作為“排碳大戶”,在這場大考之下,將如何實現綠色轉型?產業的格局是否會發生轉變?又有哪些機遇值得探尋?值得關注。
碳中和成新關鍵詞
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后,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山東、海南、重慶等地均提出了明確的碳排放達峰目標。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明確表示,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汽車產業的實施路線圖。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并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
“毫無疑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碳達峰、碳中和已經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在一次論壇上做出了上述判斷。在他看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體現了我國長遠的戰略意圖和國家意志。“一方面是為了建設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我國的經濟安全、貿易安全。”王先進認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于汽車與交通行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交通行業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15%,過去九年年均增速超過5%,堪稱碳排放大戶。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航空、鐵路、水路、道路等所有的交通運輸方式中,道路運輸帶來的碳排放額最高,約占整個交通行業的75%。這意味著,要想實現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勢必要從汽車產業先行。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汽車界代表、委員就汽車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發展大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當前碳排放主要由化石能源貢獻,氫能源普遍被認為是脫碳和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解決方案,有必要進一步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配套。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提出,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我國需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及應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發展車用氫能產業,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規模,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比例,進而實現低碳減排的重要途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汽車界代表、委員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熱議,透露出整個產業實現綠色轉型的決心和緊迫感,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汽車產業這塊“關鍵拼圖”。
產業結構有望優化
有研究機構分析稱,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于多個行業推進新能源替代、加快結構調整優化以及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具體到汽車產業,電動化無疑是實現交通碳中和的一個重要技術選項。能源基金會高級項目主任龔慧明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過去五到十年時間,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引領者,如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將進一步加速中國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持續引領全球汽車市場電動化發展。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認為,實現碳中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綠色發展的核心引擎。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助力碳中和目標達成的重要力量。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顯示,到2025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要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要想在2030年實現汽車產業甚至整個交通行業的碳達峰,意味著汽車電動化的滲透率不能低于30%。換言之,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汽車的總保有量應該在8000萬輛以上。事實上,因汽車電動化而帶來的減碳效應已經有所顯現。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曾分享過一組數據:自2018年6月蔚來汽車實現首輛新車的交付至今,蔚來的用戶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6.5億公里,與駕駛燃油車相比,可減少10.9萬噸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李斌強調,新能源汽車更利于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實現對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車輛全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世界經濟論壇汽車與無人駕駛出行領域中國區負責人何鵬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表達過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汽車行業碳減排并非簡單的電動化,而是要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進行統一的碳排放核算和管理。除了電動化外,也有多位業內人士表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和應用,也是實現汽車產業低碳減排的重要途徑。未來,氫能與電能,將進一步優化汽車產業的能源供給結構,驅動整個產業的結構變化。
產業鏈協同是關鍵
業內人士判斷,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設定,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設置了長期可持續的目標,有望給整個產業鏈帶來巨大變化。正因如此,如何實現上述目標,成為了當前汽車與交通行業不可回避的重要議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并非簡單的設置降碳路徑和方案,這背后還需要科技攻關、政策配套等一系列部署。”王先進認為,汽車與交通產業鏈長,涉及到的領域多,需要產業鏈共同協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張永偉表示,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是各個行業在分散規劃碳戰略、碳規劃。在他看來,汽車、交通與能源行業構成了緊密且完整的“碳鏈條”,三者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約束,各行業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策略制定,勢必要實現全方位的協同,才能保證每個領域的目標都能落地。
“汽車是交通的載體,汽車轉型的步伐決定了道路交通減碳的程度,交通的目標要和汽車的電動化進程相結合。即使交通的達峰不能提前,也不影響能源或者汽車的達峰時間提前到來,反之如果汽車達峰目標不能提前,則交通肯定無法提前。”張永偉強調,要推動汽車與交通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產業鏈協同是關鍵。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要加強產業鏈協同,還需要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騰訊副總裁鐘翔平透露,長期以來,騰訊均致力于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生態伙伴在交通營運、建設、管理、服務等環節效率的提升,進而實現低碳、減碳。
張永偉認為,在新技術支撐下,產業鏈之間形成有效協調的同時,打造一個多方合作的綠色發展生態圈也至關重要。在他看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汽車與交通行業可以通過供給側改革、能源革命和技術創新,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共同生態圈的建立,更有利于從供需兩側同步推進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