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證券行業加速“變形” 金融科技重構行業肌理
發布日期:2020-9-9 10:52:17 瀏覽次數:1118次 【關閉窗口】
歷經30年風雨,作為資本市場主要力量之一的證券公司正在加速“變形”:對內,再造管理、運營模式;對外,財富管理渠道轉向“數字化生存”。
在發力金融科技、做精做細線上業務戰略上,頭部券商不謀而合。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等頭部券商近兩年在布局金融科技方面已率先“落子”。
以銀河證券為例,自2016年年底開始,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建設已初見成效,金融科技變革覆蓋營銷、交易、客戶服務、風控、投顧等多條業務條線。以營銷為例,公司著力構建數據驅動的客戶全生命周期智能營銷體系,理財產品推薦、基金推薦、交叉推薦等智能營銷服務助力產品精準投放。2019年實現理財產品智能銷售390.85億元,累計服務客戶6600萬人次。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客戶交易體驗方面,公司個性化的金融科技產品極大地豐富了投資者研究和交易的輔助手段:不僅增加了籌碼分布、多空信號、異動直播、投資圖譜、個股診斷等智能資訊,還在買入、賣出及策略構建方面提供定價買入賣出、回本提醒、回本賣出、日內交易助手等智能交易服務。
3月,銀河證券獲證監會批準,成為首批試點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的券商之一。結合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公司自主設計并開發該業務線上系統原型,目前已投入應用,對100家營業部進行開放。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很多業務足不出戶,在手機和電腦上就能完成。這倒逼券商改變傳統依托營業部獲客的策略,發展金融科技的動力很足。”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券商營業部基本業務都轉到線上操作。
金融科技發展定位愈發精準
今年以來,頭部券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路徑主要體現出以下趨勢:發展定位更加清晰,數字化轉型方向愈發明確;從組織架構上予以確認和重視。例如,光大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紛紛將傳統的互聯網金融部、網絡金融部更名為數字金融部。從名稱變更可以看出,一方面,券商承認了本輪金融科技創新不同以往,寬泛的“互聯網金融”“網絡金融”等名稱已無法準確定義券商金融科技發展的內涵和前沿;另一方面,如果說過去兩年多數券商主要停留在思考和口號的層面,那么,今年以來各大券商爭先恐后的變革動作,無不透露出行業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刻不容緩的氛圍。
華泰證券在2019年成立數字化運營部,宣布全面數字化轉型,成為業內首家正式提出數字化轉型的券商。今年以來,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頭部券商共識,其中銀河證券的數字化轉型更高調。根據銀河證券最新五年規劃,公司將金融科技應用上升到戰略層面,“智能銀河”更是成為12個子規劃中重要一員。今年,銀河證券在原互聯網金融部門基礎上設立數字金融中心,延攬擁有20多年證券IT從業經驗的華陽擔任負責人,金融科技業務框架正步步做實。2019年,銀河證券制訂了《智能銀河建設發展戰略規劃》,戰略定位為:建設與“打造航母券商、建設現代投行”公司戰略目標定位相適應的金融科技體系,支持公司財富管理、投融資、國際業務等各項業務發展,堅持金融科技驅動,使金融科技成為公司提升創新服務和競爭力重要手段之一。
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戰略轉型主要是通過金融科技運用,推進銀河證券數字化、互聯網化、自動化與智能化建設,持續不斷地將最新的產業化科技融合到服務方式、工作方式和運作方式中,使科技成為推動組織變革、業務變革、管理變革、服務變革、協同變革、風控變革重要驅動力。其路徑是:以前端客戶服務平臺(固定終端和移動App)+五大中臺(客戶、產品、交易、數據、服務)+后臺集中運營管理平臺(運營中心)一體化智能服務體系為中心,具體目標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客戶全景化、業務一體化、管理指標化的數字化體系;提供建立覆蓋母子公司的業務、合規、風險、管理等體制機制的技術基礎,構建集團化“智能銀河”體系;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服務;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立足于“五個打通”,打通業務條線、場內場外、境內境外、本幣外幣、機構個人,連通全球主流交易所,覆蓋境內境外各類貨幣、固定收益、大宗商品、權益等投資市場,提供代客交易、做市交易、對手交易和自營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建設全球統一智能交易中心;實現“隨時、隨地、隨人、隨需”以及“客戶在線、員工在線、產品在線、服務在線、管理在線”的全新體驗。
尋求數字賦能打造“智能生態”
IT如何真正與證券業務緊密結合?數字化的券商將走向何方?
上海一家券商IT部門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各券商發展金融科技,比拼的無非是兩點:一是速度;二是差異化。對定位重合較多、業務同質化較明顯的公司來說,誰金融科技發展速度快,誰就能勝出。如果做差異化,就需更多投入和功力。華鑫證券總裁陳海東曾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證券行業發展近30年歷程看,金融科技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并不斷升級。“我們金融科技1.0的階段可以理解為是電子化交易,銀行轉賬的階段。2.0的階段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驅動業務的階段,現在我們已進入3.0的階段。”在陳海東看來,3.0階段券商金融科技的發展會更差異化,需券商根據自己客戶的需求自主開發核心系統。
隨著金融科技業務發展,各家券商提出不同研究角度課題,少數公司推出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
從后臺運維角度看,中山證券信息技術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之前,券商技術運維工作,同質化現象明顯,各家券商運維深度與廣度差距不大。自2015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運維領域引入,以及自2010年以來各家券商大力組建開發隊伍,到2015年開發成效逐步顯現,范圍不斷擴大,人員不斷增加,迭代速度加快,導致券商間運維要求各不相同。頭部券商運維朝著動態化方向狂奔,與中小券商的分化明顯擴大。”
銀河證券對融合金融科技與券商業務發展的思路或許已揭開證券業數字化轉型的冰山一角。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銀河證券將從五方面把金融科技融合進公司業務中。一是利用金融科技重塑公司IT架構體系。采用分布式技術構建一個統一的技術架構體系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整合已有企業資源,使分布部署的各系統協同工作,形成一個有機體。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信態券商。以行業聯盟鏈方式加速投行底稿電子化進程。借助區塊鏈技術在保障數據有效性、一致性、保密性和信息來源可靠性上的優勢,提升證券數據信息獲取能力,確保數據可信性。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大幅提高券商在清算結算、經紀業務、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等方面的信息處理能力,提升服務效率。優化復雜流程,避免信任風險。提高券商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發行、交易的效率,破解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的數據共享和校驗的困境。
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慧態券商。利用數字媒體、高清視頻通訊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等智能化技術與設備,完善智慧券商建設的技術支撐,為客戶帶來“智能與智慧”的全新感受和體驗。推進業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風控智能化系統建設,技術業務聯動,推動智能化場景落地。建立金融科技服務生態圈,實現證券營業部網點智能升級。
四是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輕型態券商。圍繞客戶行為,通過全面整合社交網絡、輿論輿情、上下游業務場景,開展平臺化經營,在PC客戶端、移動App、微信等多渠道建立滿足客戶多種需求的服務平臺,進一步擴張目標客戶邊界。從傳統單一的物理證券營業部網點模式向多樣化客戶需求導入入口模式轉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對客戶信息與行為數據的收集,整合各渠道客戶體驗信息,多渠道為客戶提供友好且直觀的服務。構建立體化客戶服務交付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通過設計用戶在移動化場景模式下的交付產品與流程,將合適的產品推送給合適的用戶。
五是利用新技術手段進行合規及風控管理,保障投資及資產安全。在合規管理方面,加強線上業務合規審查,保障客戶投資及資產安全。在風險控制管理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與知識圖譜等智能算法、全面精細的風控模型進一步提升業務安全性,應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推進券商風險管理平臺建設,強調“定量分析”和“全面風險管理”,有效識別、管理和評估風險,最終形成公司級智能化全面風險管控體系。
中國資本市場已迎來而立之年,證券行業紛紛加碼金融科技,力圖以科技引領發展,以變革照亮未來。這個行業,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肌理重構。
“一增一減”折射券業戰略調整
較高的人力成本、偏低的效率,對券商來說,傳統依靠線下分支機構的獲客模式正遭淘汰。多家頭部券商數據顯示,目前這些公司線下營業部開戶數占總開戶數不足一成。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行業共有5家公司獲批新設分支機構35家,約8家公司撤銷31家分支機構。在發力金融科技、做精做細線上業務戰略上,頭部券商不謀而合。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等頭部券商近兩年在布局金融科技方面已率先“落子”。
以銀河證券為例,自2016年年底開始,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建設已初見成效,金融科技變革覆蓋營銷、交易、客戶服務、風控、投顧等多條業務條線。以營銷為例,公司著力構建數據驅動的客戶全生命周期智能營銷體系,理財產品推薦、基金推薦、交叉推薦等智能營銷服務助力產品精準投放。2019年實現理財產品智能銷售390.85億元,累計服務客戶6600萬人次。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客戶交易體驗方面,公司個性化的金融科技產品極大地豐富了投資者研究和交易的輔助手段:不僅增加了籌碼分布、多空信號、異動直播、投資圖譜、個股診斷等智能資訊,還在買入、賣出及策略構建方面提供定價買入賣出、回本提醒、回本賣出、日內交易助手等智能交易服務。
3月,銀河證券獲證監會批準,成為首批試點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的券商之一。結合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公司自主設計并開發該業務線上系統原型,目前已投入應用,對100家營業部進行開放。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很多業務足不出戶,在手機和電腦上就能完成。這倒逼券商改變傳統依托營業部獲客的策略,發展金融科技的動力很足。”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券商營業部基本業務都轉到線上操作。
金融科技發展定位愈發精準
今年以來,頭部券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路徑主要體現出以下趨勢:發展定位更加清晰,數字化轉型方向愈發明確;從組織架構上予以確認和重視。例如,光大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紛紛將傳統的互聯網金融部、網絡金融部更名為數字金融部。從名稱變更可以看出,一方面,券商承認了本輪金融科技創新不同以往,寬泛的“互聯網金融”“網絡金融”等名稱已無法準確定義券商金融科技發展的內涵和前沿;另一方面,如果說過去兩年多數券商主要停留在思考和口號的層面,那么,今年以來各大券商爭先恐后的變革動作,無不透露出行業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刻不容緩的氛圍。
華泰證券在2019年成立數字化運營部,宣布全面數字化轉型,成為業內首家正式提出數字化轉型的券商。今年以來,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頭部券商共識,其中銀河證券的數字化轉型更高調。根據銀河證券最新五年規劃,公司將金融科技應用上升到戰略層面,“智能銀河”更是成為12個子規劃中重要一員。今年,銀河證券在原互聯網金融部門基礎上設立數字金融中心,延攬擁有20多年證券IT從業經驗的華陽擔任負責人,金融科技業務框架正步步做實。2019年,銀河證券制訂了《智能銀河建設發展戰略規劃》,戰略定位為:建設與“打造航母券商、建設現代投行”公司戰略目標定位相適應的金融科技體系,支持公司財富管理、投融資、國際業務等各項業務發展,堅持金融科技驅動,使金融科技成為公司提升創新服務和競爭力重要手段之一。
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戰略轉型主要是通過金融科技運用,推進銀河證券數字化、互聯網化、自動化與智能化建設,持續不斷地將最新的產業化科技融合到服務方式、工作方式和運作方式中,使科技成為推動組織變革、業務變革、管理變革、服務變革、協同變革、風控變革重要驅動力。其路徑是:以前端客戶服務平臺(固定終端和移動App)+五大中臺(客戶、產品、交易、數據、服務)+后臺集中運營管理平臺(運營中心)一體化智能服務體系為中心,具體目標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客戶全景化、業務一體化、管理指標化的數字化體系;提供建立覆蓋母子公司的業務、合規、風險、管理等體制機制的技術基礎,構建集團化“智能銀河”體系;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服務;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立足于“五個打通”,打通業務條線、場內場外、境內境外、本幣外幣、機構個人,連通全球主流交易所,覆蓋境內境外各類貨幣、固定收益、大宗商品、權益等投資市場,提供代客交易、做市交易、對手交易和自營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建設全球統一智能交易中心;實現“隨時、隨地、隨人、隨需”以及“客戶在線、員工在線、產品在線、服務在線、管理在線”的全新體驗。
尋求數字賦能打造“智能生態”
IT如何真正與證券業務緊密結合?數字化的券商將走向何方?
上海一家券商IT部門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各券商發展金融科技,比拼的無非是兩點:一是速度;二是差異化。對定位重合較多、業務同質化較明顯的公司來說,誰金融科技發展速度快,誰就能勝出。如果做差異化,就需更多投入和功力。華鑫證券總裁陳海東曾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證券行業發展近30年歷程看,金融科技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并不斷升級。“我們金融科技1.0的階段可以理解為是電子化交易,銀行轉賬的階段。2.0的階段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驅動業務的階段,現在我們已進入3.0的階段。”在陳海東看來,3.0階段券商金融科技的發展會更差異化,需券商根據自己客戶的需求自主開發核心系統。
隨著金融科技業務發展,各家券商提出不同研究角度課題,少數公司推出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
從后臺運維角度看,中山證券信息技術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之前,券商技術運維工作,同質化現象明顯,各家券商運維深度與廣度差距不大。自2015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運維領域引入,以及自2010年以來各家券商大力組建開發隊伍,到2015年開發成效逐步顯現,范圍不斷擴大,人員不斷增加,迭代速度加快,導致券商間運維要求各不相同。頭部券商運維朝著動態化方向狂奔,與中小券商的分化明顯擴大。”
銀河證券對融合金融科技與券商業務發展的思路或許已揭開證券業數字化轉型的冰山一角。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銀河證券將從五方面把金融科技融合進公司業務中。一是利用金融科技重塑公司IT架構體系。采用分布式技術構建一個統一的技術架構體系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整合已有企業資源,使分布部署的各系統協同工作,形成一個有機體。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信態券商。以行業聯盟鏈方式加速投行底稿電子化進程。借助區塊鏈技術在保障數據有效性、一致性、保密性和信息來源可靠性上的優勢,提升證券數據信息獲取能力,確保數據可信性。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大幅提高券商在清算結算、經紀業務、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等方面的信息處理能力,提升服務效率。優化復雜流程,避免信任風險。提高券商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發行、交易的效率,破解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的數據共享和校驗的困境。
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慧態券商。利用數字媒體、高清視頻通訊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等智能化技術與設備,完善智慧券商建設的技術支撐,為客戶帶來“智能與智慧”的全新感受和體驗。推進業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風控智能化系統建設,技術業務聯動,推動智能化場景落地。建立金融科技服務生態圈,實現證券營業部網點智能升級。
四是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輕型態券商。圍繞客戶行為,通過全面整合社交網絡、輿論輿情、上下游業務場景,開展平臺化經營,在PC客戶端、移動App、微信等多渠道建立滿足客戶多種需求的服務平臺,進一步擴張目標客戶邊界。從傳統單一的物理證券營業部網點模式向多樣化客戶需求導入入口模式轉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對客戶信息與行為數據的收集,整合各渠道客戶體驗信息,多渠道為客戶提供友好且直觀的服務。構建立體化客戶服務交付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通過設計用戶在移動化場景模式下的交付產品與流程,將合適的產品推送給合適的用戶。
五是利用新技術手段進行合規及風控管理,保障投資及資產安全。在合規管理方面,加強線上業務合規審查,保障客戶投資及資產安全。在風險控制管理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與知識圖譜等智能算法、全面精細的風控模型進一步提升業務安全性,應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推進券商風險管理平臺建設,強調“定量分析”和“全面風險管理”,有效識別、管理和評估風險,最終形成公司級智能化全面風險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