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原油價格走低重壓兩桶油

發布日期:2020-4-21 13:39:13  瀏覽次數:986次  【關閉窗口】
    截至記者發稿時,即將交貨的WTI原油5月合約跌破13美元/桶,日內跌幅擴大至近30%,為1999年3月以來最低。
    此前沙特與俄羅斯達成的石油減產協議幾乎未能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需求驟降產生積極影響,并且市場擔心石油供貨商很快將會無足夠空間存儲石油。
    國內石油上下游產業鏈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4月16日在公司內部的提質增效動員推進會上指出,盡管公司各項工作總體運行平穩,但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兩只黑天鵝”疊加而至,對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造成雙重擠壓,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受到的沖擊前所未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長期低油價,那么對石油產業鏈的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國內的原油桶成本應該在40美元以上,所以說對于三桶油,特別是對中石油、中海油影響很大,中石化相對還好,因為它的中下游產業占比較大。”
    而對于石油產業鏈來說,低油價則基本是負面影響,產業鏈的相關投資會減少,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業績不容樂觀。
    隆眾資訊分析師李春艷告訴第一財經,雖然理論上原油下跌,產業鏈上公司的成本會有所下降,但由于原油儲備和生產有一個時間周期,地煉現在生產使用的還是3月份價格的原油,因此成本相對現在的市場價而言居于高位。“雖然油價持續走低,成本下降,但批發端受消息面影響,也是利空居多。”李春艷說道,煉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是經過銷售公司,銷售公司有批發環節和零售環節,目前原油走低,批發端的負面沖擊也較大。
    林伯強認為,如果油價長期低位運行,國內一些成本較高的原油產業鏈公司的生存將變得非常艱難,后續政府可能需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投資往上游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走。
    不過,石油專家、金聯創執行副總裁劉心田表示低油價常態化在短期內對中國來說是利大于弊,“中國作為最先走出疫情的主要經濟體,目前掌握著原油需求命脈的主動權,可以利用低油價做好進口及儲備的工作。但長期的低油價同樣也會影響到原油下游產業鏈的需求、發展和出口,因此需要及時調整好操作節奏。”金聯創高級分析師奚佳蕊指出:“當下擺在原油市場面前的主要有3個方面的矛盾點:第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何時出現拐點?第二,減產力度能否繼續擴大,并覆蓋需求縮水幅度?第三,減產的執行力能否到位?”
    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何時出現拐點難以預測,因而市場將希望寄托于第二、第三點上。然而,奚佳蕊分析認為,原油減產的幅度與需求縮水的幅度并不成正比,甚至僅占到一半。
    在接下來的5、6月份,全球原油的減產量可達到1340萬桶/日,占全球原油總供應量(以美國能源信息署3月份的全球原油供應量為基數)的13%。而全球原油的需求情況,不同機構對于原油需求縮水的預期各不相同,主流減少量在2000萬~3500萬桶/日,以中間值2750萬桶/日計,縮水部分占全球原油需求量的28%。
    由此可見,今年上半年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將達到近幾年來最嚴峻的階段。面對此困局,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將減產數量提升到與需求萎縮量同樣的高度,才能重新達成原油市場平衡的局面。“如果在6月10日會議前,原油市場仍未接收到此次減產所帶來的提振作用,那么有很大可能將在6月份迎來更大規模的減產行動,屆時或為原油市場注入新的動力。”奚佳蕊說。
    此外,除了沙特和俄羅斯,其余各國對于減產的具體數據基本采取“閉口不談”的姿態,尤其是G20的減產份額多為預估值。這說明各國的減產意志并不十分堅定,并且想為自己留有減產的調整空間。而OPEC的減產“摻水”也有先例。OPEC自2016年11月底達成減產協議以來,其原油產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未真正回落,基本保持在31萬桶/日的上方,一直到了2018年11月份才出現實質性的回落。
    此次的減產可謂是在“難產”狀態下誕生的產物,因此即便產油國們初步達成了減產協議,其執行力仍被質疑,減產能否達到預期作用,還需觀察后續減產落地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