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財政部部署PPP新平臺 政府保增長信號明顯
發布日期:2020-2-19 15:37:08 瀏覽次數:1134次 【關閉窗口】
為減小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補齊疫情過程中暴露的公共服務方面的若干短板,加大基建投資大概率將成為政府的政策選擇。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財政部PPP中心已于近日部署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新平臺)的上線工作,以進一步從管理層面完善PPP項目的信息庫管理工作。
多位PPP從業人士判斷,從目前疫情發展情況看,PPP項目在2月份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從3月份開始影響有望從負面轉向正面,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到年底,疫情的影響都將是正面的。
2月18日,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反映出政府對PPP的支持和期待,未來將助力PPP在戰疫情、保增長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市場現回暖跡象
記者親測新平臺,打開頁面后相比以前版本,新平臺已經全面升級,增加了
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擴展了平臺架構和功能,這有利于提高信息校驗度和準確性,增強了智能監管和大數據計算分析能力。據了解,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包括中央平臺和地方平臺兩個部分。中央平臺可以查看分地區、分行業,以及重點推進項目等方面的整體情況,地方平臺可以查看該地區重點推進項目具體信息。
數據顯示,目前,各地已錄入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項目7033個,總投資9.33萬億元,各地重點推進項目查詢平臺均已上線。對于此次中央平臺的全面升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認為,新平臺的上線,增強了政府項目監管能力,提高了政策前瞻性,并有效約束了各方履約行為,對公眾監督和參與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
受疫情影響,當前地方政府的發展和財政壓力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新平臺全面升級對PPP來說,入庫項目和重點項目的推進或將迎來一次發展機遇。
“目前多數PPP基本都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結合一季度經濟增長情況,未來地方勢必會增大基建發展的規模,預計3月份PPP項目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4月份以后有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位中部省份財政系統人士如此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平臺的上線,各地復工復產跡象逐漸明顯。
“經歷20多天的疫情恐慌之后,從2月11日開始已經陸續有地方政府聯系我們,咨詢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加快推進PPP項目。”金永祥說。這種現象不止金永祥一個人,本周開始多家PPP咨詢公司的業務也逐漸開始恢復。
“大概是這周開始吧,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咨詢業務,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咨詢團隊何時可以出差,幫助政府制定詳細的PPP項目推進方案。”北京一家PPP咨詢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市場普遍預測,隨著PPP市場的逐漸回暖,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對PPP的觀望態度將逐漸減弱,同時加之中央釋放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支持PPP發展,預計下半年PPP市場的信心將得以恢復。
基建或大幅增長
此外,為了精準服務當前疫情防控急需項目,新平臺開設了入庫綠色通道,實行即報即審、合規即發,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金永祥告訴記者,PPP新平臺在抗擊疫情中出臺,為在新冠疫情過后借鑒SARS期間的經驗,充分利用PPP的優勢穩定經濟、拯救民營企業、完善國家治理創造了條件。
2月10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發布《關于加快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入庫和儲備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項目入庫進度,切實發揮PPP項目補短板、穩投資作用。發揮儲備清單作用,加快建立項目協同滾動開發機制等。
通知特別要求要服務好有助于疫情防控項目的入庫和儲備,加大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此,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熊俊俊分析,在國家大力保障投資項目開展的情況下,中央可能會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尤其是醫療基建),并通過產業集聚而刺激經濟,實現補短板的作用,也就是說,PPP模式有望在以上投資領域尋求新的項目機遇。
對于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交通運輸、醫療、物流等領域短板,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指出:聚焦鐵路、公路、水運等交通運輸領域、社會民生領域(支持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嬰幼兒托育等設施建設)及其他領域短板。
金永祥認為,短期來看,抗擊疫情方面,PPP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的一種,基于其資金來源廣泛、建設運營高效、信息披露充分等特點,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長期來看,疫情之后,中國政府在治理層面必將向科學化、理性化、務實化方面進一步努力,而PPP通過自身的政策完善,能更好地服務于這一全面改革的目的。
對于后續發展,多位PPP從業人士期望,政府可以盡快出臺PPP與專項債結合的相關政策,并繼續釋放明確支持PPP的政策信號,不斷完善PPP入庫標準、回報機制、政府財政支付能力評估,改革公共服務價格和收費機制。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財政部PPP中心已于近日部署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新平臺)的上線工作,以進一步從管理層面完善PPP項目的信息庫管理工作。
多位PPP從業人士判斷,從目前疫情發展情況看,PPP項目在2月份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從3月份開始影響有望從負面轉向正面,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到年底,疫情的影響都將是正面的。
2月18日,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反映出政府對PPP的支持和期待,未來將助力PPP在戰疫情、保增長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市場現回暖跡象
記者親測新平臺,打開頁面后相比以前版本,新平臺已經全面升級,增加了
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擴展了平臺架構和功能,這有利于提高信息校驗度和準確性,增強了智能監管和大數據計算分析能力。據了解,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包括中央平臺和地方平臺兩個部分。中央平臺可以查看分地區、分行業,以及重點推進項目等方面的整體情況,地方平臺可以查看該地區重點推進項目具體信息。
數據顯示,目前,各地已錄入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項目7033個,總投資9.33萬億元,各地重點推進項目查詢平臺均已上線。對于此次中央平臺的全面升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認為,新平臺的上線,增強了政府項目監管能力,提高了政策前瞻性,并有效約束了各方履約行為,對公眾監督和參與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
受疫情影響,當前地方政府的發展和財政壓力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新平臺全面升級對PPP來說,入庫項目和重點項目的推進或將迎來一次發展機遇。
“目前多數PPP基本都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結合一季度經濟增長情況,未來地方勢必會增大基建發展的規模,預計3月份PPP項目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4月份以后有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位中部省份財政系統人士如此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平臺的上線,各地復工復產跡象逐漸明顯。
“經歷20多天的疫情恐慌之后,從2月11日開始已經陸續有地方政府聯系我們,咨詢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加快推進PPP項目。”金永祥說。這種現象不止金永祥一個人,本周開始多家PPP咨詢公司的業務也逐漸開始恢復。
“大概是這周開始吧,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咨詢業務,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咨詢團隊何時可以出差,幫助政府制定詳細的PPP項目推進方案。”北京一家PPP咨詢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市場普遍預測,隨著PPP市場的逐漸回暖,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對PPP的觀望態度將逐漸減弱,同時加之中央釋放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支持PPP發展,預計下半年PPP市場的信心將得以恢復。
基建或大幅增長
此外,為了精準服務當前疫情防控急需項目,新平臺開設了入庫綠色通道,實行即報即審、合規即發,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金永祥告訴記者,PPP新平臺在抗擊疫情中出臺,為在新冠疫情過后借鑒SARS期間的經驗,充分利用PPP的優勢穩定經濟、拯救民營企業、完善國家治理創造了條件。
2月10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發布《關于加快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入庫和儲備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項目入庫進度,切實發揮PPP項目補短板、穩投資作用。發揮儲備清單作用,加快建立項目協同滾動開發機制等。
通知特別要求要服務好有助于疫情防控項目的入庫和儲備,加大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此,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熊俊俊分析,在國家大力保障投資項目開展的情況下,中央可能會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尤其是醫療基建),并通過產業集聚而刺激經濟,實現補短板的作用,也就是說,PPP模式有望在以上投資領域尋求新的項目機遇。
對于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交通運輸、醫療、物流等領域短板,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指出:聚焦鐵路、公路、水運等交通運輸領域、社會民生領域(支持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嬰幼兒托育等設施建設)及其他領域短板。
金永祥認為,短期來看,抗擊疫情方面,PPP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的一種,基于其資金來源廣泛、建設運營高效、信息披露充分等特點,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長期來看,疫情之后,中國政府在治理層面必將向科學化、理性化、務實化方面進一步努力,而PPP通過自身的政策完善,能更好地服務于這一全面改革的目的。
對于后續發展,多位PPP從業人士期望,政府可以盡快出臺PPP與專項債結合的相關政策,并繼續釋放明確支持PPP的政策信號,不斷完善PPP入庫標準、回報機制、政府財政支付能力評估,改革公共服務價格和收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