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外媒:全球房地產投資者依然鐘情上海 僅次于東京
發布日期:2013-12-24 9:07:52 瀏覽次數:1047次 【關閉窗口】
北京時間12月24日上午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盡管租金停滯、估值過高、且新寫字數量有望增加,上海依然是機構投資者在亞洲房地產市場的首要選擇。
根據普華永道和美國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發布的一項報告,上海的投資前景在23個亞洲國家里位居第二,僅位于東京之后。上海已經連續四年穩居第二位。去年的第一名雅加達在今年滑落至第三位。
報道寫道,“上海是亞洲投資者的常青樹。對很多國際房地產投資者和在中國運營的外國公司來說,上海就是中國。”該報告調查來自103個機構的房地產專家。
在中國(和在整個亞洲),投資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推高了價格。報告中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面臨著著更低的利潤率,上海商業資產的凈收益在2013年只有2%到3%,這一比率在2006年高達6%到7%,這主要是因為監管環境趨緊和不確定的稅收政策。
相較而言,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CBRE Research)的數據,東京的主要辦公樓收益率則接近4%。
但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依然吸引著各路商業和住宅房地產投資者。
報告援引一名基金經理的話稱,“和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寫字樓不足的程度其實很高。”他還補充道,位置優越的資產(不只是在中心商務區,也包括城市的其他地區)有望在長期做出很好的表現。
在上海的近郊,如虹橋等地,投資的趨勢轉向了商業開放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內交通改善和市中心“貴的離譜”的驅動。
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上海的辦公樓交易在今年的前九個月估值為152億元人民幣,2012年全年為167億元。仲量聯行稱第四季度還有“重大成交”,從而有望推高全年交易量至300億。
香港巨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在10月以將近1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東方金融中心的辦公樓。
開發商和投資者一直以來都把上海、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區分開來,因為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擁有很多投資級建筑。
盡管投資者越來越清楚,在中國二線城市做好投資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回報,他們也認識到一些二線城市存在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
中國商業房地產開發商Soho就表示其只會在上海和北京投資。北京在這次的排名中位居第八,受訪者表示來自國企的修建需求是北京寫字樓市場的主要支撐力。
房地產投資前景前十的亞洲城市排名:
1.東京
2.上海
3.雅加達
4.馬尼拉
5.悉尼
6.廣州
7.新加坡
8.北京
9.大阪
10.深圳
根據普華永道和美國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發布的一項報告,上海的投資前景在23個亞洲國家里位居第二,僅位于東京之后。上海已經連續四年穩居第二位。去年的第一名雅加達在今年滑落至第三位。
報道寫道,“上海是亞洲投資者的常青樹。對很多國際房地產投資者和在中國運營的外國公司來說,上海就是中國。”該報告調查來自103個機構的房地產專家。
在中國(和在整個亞洲),投資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推高了價格。報告中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面臨著著更低的利潤率,上海商業資產的凈收益在2013年只有2%到3%,這一比率在2006年高達6%到7%,這主要是因為監管環境趨緊和不確定的稅收政策。
相較而言,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CBRE Research)的數據,東京的主要辦公樓收益率則接近4%。
但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依然吸引著各路商業和住宅房地產投資者。
報告援引一名基金經理的話稱,“和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寫字樓不足的程度其實很高。”他還補充道,位置優越的資產(不只是在中心商務區,也包括城市的其他地區)有望在長期做出很好的表現。
在上海的近郊,如虹橋等地,投資的趨勢轉向了商業開放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內交通改善和市中心“貴的離譜”的驅動。
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上海的辦公樓交易在今年的前九個月估值為152億元人民幣,2012年全年為167億元。仲量聯行稱第四季度還有“重大成交”,從而有望推高全年交易量至300億。
香港巨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在10月以將近1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東方金融中心的辦公樓。
開發商和投資者一直以來都把上海、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區分開來,因為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擁有很多投資級建筑。
盡管投資者越來越清楚,在中國二線城市做好投資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回報,他們也認識到一些二線城市存在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
中國商業房地產開發商Soho就表示其只會在上海和北京投資。北京在這次的排名中位居第八,受訪者表示來自國企的修建需求是北京寫字樓市場的主要支撐力。
房地產投資前景前十的亞洲城市排名:
1.東京
2.上海
3.雅加達
4.馬尼拉
5.悉尼
6.廣州
7.新加坡
8.北京
9.大阪
10.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