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氣候變化大會本周舉行 全球氣候治理或步入多元化時代
發布日期:2017-11-7 10:09:40 瀏覽次數:786次 【關閉窗口】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6日在德國波恩舉行。面對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切實威脅,各方將再度尋求更加緊密的國際合作。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氣候治理將步入多元化共同作用時代。為有效實現減排目標,中國已作出實際努力。
報告還指出,就目前來看,即使所有有條件和無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得以完全履行,截至2100年,全球仍極有可能升溫3攝氏度以上。如果美國在2020年按計劃退出《巴黎協定》,整體情況會更慘淡。美國總統特朗普于今年6月1日突然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中所設定的減排目標,似乎并沒有法律約束性的承諾,它的執行更需要國際社會的自覺力。黃曉勇具體分析說,首先,《巴黎協定》的運行不受它國“不作為”的制約。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識,而低碳發展是社會進步和時代進步的主旋律,不可能逆行。其次,伴隨著新興經濟體地位的不斷提升,合理的國際氣候制度對于《巴黎協定》的有效實施尤為重要。
“搭橋方案”展現中國責任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在2020年前率先實現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比如已經承諾的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技術支持。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積極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近日表示,針對當前國際氣候談判中的一些分歧,中國將在波恩會議上提出“搭橋方案”,推動立場對立的各方相向而行。
黃曉勇認為,為有效實現減排目標,中國已作出實際努力,全國性碳交易是一種有效的減排手段。碳交易市場會通過價格信號引導企業主動減排。通過建立嚴格、活躍且公開透明的碳交易體系,倒逼碳排放機制改革,加快企業綠色轉型進度。此外,明確法律法規、建立嚴格的法律規范體系是影響碳減排進度的重要因素。碳交易市場的加快啟動運行也是碳排放制度完善的過程,這對各部門的有效運行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根據我國建立碳市場的路線圖,2014至2016年為區域試點階段,2017至2019年是全國碳交易的正式啟動階段,2019年后將啟動碳市場的“高速運轉模式”,進而促使碳市場發揮碳減排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國已開展了7個碳交易試點。
他還表示,為有效實現碳減排目標,在有效推動碳交易市場運行的同時,也要做好其配套措施。積極推動能源結構改革、優化產業配置、提高綠色科技創新,積極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及努力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等都是實現減排目標的有效措施。
全球氣候治理多元化起航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據悉,此次波恩會議的主要任務便是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為2018年完成實施細則的談判奠定基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10月30日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于2016年以驚人的速度急速上升至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近日發布的第八版《排放差距報告》,目前《巴黎協定》所做的減排承諾,相較實現2攝氏度溫控目標的最低成本路徑,存在著110至13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差距。當前各國的減排承諾只達到了實現2030年溫控目標所需減排水平的三分之一,而私營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行動力度也遠不足以彌補這一鴻溝。報告還指出,就目前來看,即使所有有條件和無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得以完全履行,截至2100年,全球仍極有可能升溫3攝氏度以上。如果美國在2020年按計劃退出《巴黎協定》,整體情況會更慘淡。美國總統特朗普于今年6月1日突然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中所設定的減排目標,似乎并沒有法律約束性的承諾,它的執行更需要國際社會的自覺力。黃曉勇具體分析說,首先,《巴黎協定》的運行不受它國“不作為”的制約。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識,而低碳發展是社會進步和時代進步的主旋律,不可能逆行。其次,伴隨著新興經濟體地位的不斷提升,合理的國際氣候制度對于《巴黎協定》的有效實施尤為重要。
“搭橋方案”展現中國責任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在2020年前率先實現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比如已經承諾的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技術支持。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積極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近日表示,針對當前國際氣候談判中的一些分歧,中國將在波恩會議上提出“搭橋方案”,推動立場對立的各方相向而行。
黃曉勇認為,為有效實現減排目標,中國已作出實際努力,全國性碳交易是一種有效的減排手段。碳交易市場會通過價格信號引導企業主動減排。通過建立嚴格、活躍且公開透明的碳交易體系,倒逼碳排放機制改革,加快企業綠色轉型進度。此外,明確法律法規、建立嚴格的法律規范體系是影響碳減排進度的重要因素。碳交易市場的加快啟動運行也是碳排放制度完善的過程,這對各部門的有效運行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根據我國建立碳市場的路線圖,2014至2016年為區域試點階段,2017至2019年是全國碳交易的正式啟動階段,2019年后將啟動碳市場的“高速運轉模式”,進而促使碳市場發揮碳減排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國已開展了7個碳交易試點。
他還表示,為有效實現碳減排目標,在有效推動碳交易市場運行的同時,也要做好其配套措施。積極推動能源結構改革、優化產業配置、提高綠色科技創新,積極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及努力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等都是實現減排目標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