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博致視點 > 詳情 博致視點

天然氣利用不平衡問題待解決

發布日期:2017-6-5 11:18:11  瀏覽次數:899次  【關閉窗口】
    “天然氣對環境很有益處,比其他能源更有益處,我們應更多使用天然氣來提高空氣質量,減少健康問題。由于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相關國家采取了天然氣轉型政策,比如說我的國家韓國,在首爾主要商用和住宅的采暖系統中都強制使用了天然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辦公廳最高長官Jong Soo Yoon在近日舉行的能源LNG(液化天然氣)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在過去20年中,全球天然氣需求大幅度增長,世界不同地區天然氣利用都獲得了巨大的促進,預計天然氣會以2%的增長速度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比上升,會持續增長到2020年。在發展清潔可持續能源方面,天然氣作用至關重要。

    “天然氣不管是從經濟性、技術性、清潔性還是從全球發展來看,都有作為一個主體能源的良好基礎。因此,我們提出要把天然氣建設成為除煤炭、石油之外的第三大主體能源的理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郭焦鋒在論壇上如是說。

    “天然氣是清潔能源,符合國際和我國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未來其使用量將不斷加大,行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需要從市場、財稅等各方面給予支持。”與會專家表示。

    天然氣優勢明顯
    據了解,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青睞,很多國家都將LNG列為首選燃料,天然氣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迅速增加。LNG正以每年約12%的速度,成為全球增長最迅猛的能源行業之一。近年來,全球LNG的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LNG已成為稀缺清潔資源,正在成為世界油氣工業新的熱點。為保證能源供應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一些能源消費大國越來越重視LNG的引進,日本、韓國、美國、歐洲都在大規模興建LNG接收站。國際大石油公司也紛紛將其新的利潤增長點轉向LNG業務,LNG將成為繼石油之后下一個全球爭奪的熱門能源商品。
    天然氣可以發展為主體能源,有什么特殊優勢或必然因素?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是重要因素之一。據郭焦鋒介紹,中國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如果加上可燃冰,天然氣在能源資源中占比量很大。較為豐富的資源量給我們大規模發展天然氣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另外,考慮到在能源多種替代的過程當中技術經濟性的可預期性,天然氣替代或者從現在開始使用天然氣替代煤炭是非常必要的。
    從可采儲量來看,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和頁巖氣、煤層氣資源量高達100多萬億立方米,按照每年三四千億立方米的消費水平可以用200年以上。
    郭焦鋒認為,能源能不能替代,最關鍵一條取決于它的技術經濟性。“如果國家通過政策推動,在一個水平上考慮技術經濟性的話,根據相關研究,天然氣的發電競爭力基本上跟煤炭、可再生能源是相當的。”
    那么,主體能源到底意味著什么?“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在10%左右;到2030年,在一次能源當中,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占15%左右,消費量達到6000億立方米左右。”郭焦鋒稱。
    我國天然氣利用不平衡
    然而我國天然氣利用極為不平衡,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比重很小。從我國的天然氣發展形勢來看,天然氣資源有限,天然氣產量遠遠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從LNG來看,盡管還沒有形成規模,但是LNG的特點決定LNG發展非常迅速。
    談及這一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鄒驥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天然氣輸送管網以及整個輸送系統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同時氣源不足,造成天然氣價格較高,用戶就比較少。”
    此外,鄒驥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還有一些技術問題,比如儲氣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平時用不了這么多,但是冬季用氣高峰時段供氣緊張。”
    “當然我們講天然氣行業發展和貿易,就不得不提天然氣供應安全問題。”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涂建軍在論壇上表示,天然氣供應安全挑戰來自于各個領域,其中之一是國與國之間的各種糾紛引起的,比如阿根廷2014年和智利的天然氣貿易糾紛,俄羅斯和烏克蘭在2006年、2009年、2014年經常上報紙頭版頭條的一些糾紛。恐怖主義襲擊也是比較重要的來源,包括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也門這些國家都發生了恐怖主義的襲擊。
    涂建軍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日本2011年的福島核泄漏事件。另外,各種技術原因引發的行業供應的中斷、網絡攻擊、價格長時間內劇烈波動引起安全方面的威脅也不容忽視。
在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看來,我國的天然氣發展也面臨諸多的挑戰。第一,由于替代能源價格競爭的問題,導致大幅度增加天然氣消費量難度比較大。第二,勘探投入不足。第三,體制機制制約和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第四,基礎設施任務繁重,管道保護工作難度大。
    不過在鄒驥看來,未來我國天然氣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需要使用大量的天然氣代替散煤和工業過程煤來治理霧霾。”鄒驥解釋說,“目前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60%左右,如果能有一半比重被天然氣所代替,那么天然氣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當然這是非常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打個折扣,比如20%或者15%,這是非常有可能突破的。因為我國是有可能靠體量來把管網的價格、基礎設施的價格降下來,以擴大天然氣的市場。”
    “同時《巴黎協定》要求我們到2050年大大降低煤的使用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這就需要使用天然氣。”鄒驥希望,可以給投資者20~30年的回報期,投資者足夠把錢賺回來,也可以把煤的使用量降低,這樣給太陽能、風能等非化石能源贏得時間,讓他們成本下降,同時技術穩定達到足夠高的程度,到那個時候天然氣會扮演足夠重要的角色。
    以“四大工程、五大政策”來實現目標
    當然,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此,郭焦鋒提出了“四大工程、五大政策”。
    四大工程包括:第一,煤改氣的工業氣化工程。
    第二,交通清潔化工程。交通清潔化工程其實很多地方現在也在推進,最關鍵的比如有LNG重卡和LNG船舶的使用。
    第三,城市燃氣化工程。不僅包括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還有一些農村地區,以及在京津冀的周邊地區城市燃氣化工程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第四,電力氣化工程或者電力調峰規劃。
    郭焦鋒表示,總體來看,中國天然氣的政策大概梳理起來有五大方面,總體是一個市場化的方向。
    首先,要建立一個相對比較完備的天然氣市場體系。其次,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逐步理順一些與價格改革不太適應的政策。比如理順居民燃氣價格、解決交叉補貼問題,理順非居民燃氣價格,把門站價格、氣源價格逐步放開等。再次,在政府推動天然氣的互聯互通工程中,要使第三方公平準入。除此之外,在技術創新方面,國家要對燃氣輪機等方面的技術給予支持。還有國家在完善天然氣一些政策的同時,在頁巖氣補貼、煤層氣方面應當給予一定的財稅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