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博致動態 > 詳情 博致動態

高速鐵路網”培育高鐵經濟 現有鐵路都向社會資本開放

發布日期:2016-7-21 9:52:07  瀏覽次數:947次  【關閉窗口】
      “高速鐵路網”和“高鐵經濟”首次明確寫入到規劃中,中國高鐵在工程技術、運營經驗不斷成熟的基礎上,正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而出行習慣的形成、地方發展高鐵經濟的期待和投融資瓶頸的破除則為高鐵發展的提速提供了動力。


       中國鐵路建設空間巨大,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鐵路投資有加速的傾向,耗資巨大的鐵路建設需要更廣泛的資金來源。發改委表示,國家現有鐵路將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吸收更多社會資本到鐵路建設中去。規劃總的目標是,到 2020 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 萬公里,這意味著在我國將在五年之間新增鐵路總規模2.9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新增1.1萬公里。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費志榮表示,未來建設的一個重點就是高速鐵路網。目前高速鐵路“四縱四橫”正在加快建設,“十三五”期間“四縱四橫”將大部分建成,同時新增一批“八縱八橫”鐵路通道項目,使高速鐵路能夠逐步聯網。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羅仁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的規劃和此前(2004年和2008年規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鐵路規模、尤其是高鐵規模的大幅增加。


      “此前兩個規劃在高鐵規模上比較保守,原來只有1.6萬公里,還不太敢提,新的規劃則在高鐵規模上往前跨了一大步,增加到3萬公里的里程,突破了原來不敢想的框框,‘八縱八橫’比原來更完善,覆蓋面大,骨干網絡上系統性更完整。”“中國的經濟一直是通道經濟,原來我們的鄉鎮企業就是馬路經濟,但高鐵是一個快速直達通道,其跟原來的普通公路經濟是不一樣的,他不是原來的沿線發展,而是更多地依靠高鐵新城、高鐵產業園等形態為載體實現發展,而這也是更為現代的發展形態。”吳曉華說。

      羅仁堅表示,此前高鐵的快速發展曾引起一些爭議,各方在認識上沒跟上。隨著高鐵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高鐵已經形成自己的技術,其先進性比較高,而且技術的成本也比較低,工程技術也有很大進步,同時,近些年來在運營和高鐵安全保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鐵在整個經濟生活中開始發揮越來越明顯的作用。“我們城市人口的數量和分布很適合高鐵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對高鐵的需求在增強,再一個我們通過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正在破解高鐵的投融資瓶頸,而地方政府對此更是十分積極。”


      費志榮表示,新的規劃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高速鐵路網”,建設呈網狀的高速鐵路。此外,規劃也首次明確提出了發展高鐵經濟的理念,“這意味著鐵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更加深入。”規劃要求,培育壯大高鐵經濟,以高速鐵路通道為依托,引領支撐沿線城鎮、產業、人口等合理布局,促進區域密切交流合作和資源優化配置,加速產業梯度轉移和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高鐵經濟新業態。此外,規劃要求,以高鐵站區綜合開發為載體,發展站區經濟,引導和推動站區現代物流、商貿金融、電子商務、旅游餐飲等關聯產業聚集和規模發展,努力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鐵正在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形態。中國的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布局等都將隨著改變,這推動了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利于高鐵新城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6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審議通過規劃時也強調,我國鐵路密度低于發達國家,路網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鐵路發展不足。建設鐵路網這一國民經濟大動脈,既穩增長、更調結構,既增加有效投資、更擴大消費。費志榮介紹,目前鐵路投資資金來源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鐵路建設基金、鐵路建設債券以及專項建設基金,還有銀行的融資、地方政府的出資等,也包括一部分社會投資,但是后者投入并不太多。


     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鐵路建設資金來源:鐵路總公司正和地方政府進行商談,確定各自在征地拆遷方面的資金承擔比例。政府將支持鐵路總公司擴大發行鐵路建設債券,擴大鐵路發展基金的規模。“總的來講,就是國家現有的鐵路都向社會資本開放,更多地擴大社會資本,包括民營資本、外商投資參與到鐵路建設中來。”鐵路建設由于投資量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期長,在引入社會資本上并不快。但近日來自京滬高鐵的消息則顯示,剛剛過完5周歲生日的京滬高鐵,在去年實現了66億的凈利潤。這對鐵路投資吸收社會資本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羅仁堅表示,鐵路網之所以有利于調結構和擴大消費是因為其產業鏈帶動作用和經濟輻射功能非常大。鐵路投資本身就可以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改善產業和勞動力的供給,同時高鐵建成以后的運營對商業、旅游等消費也會帶來更廣泛的輻射。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鐵路投資規模一直處于高位。2014年鐵路建設完成投資8088億元;2015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更是達到8238億元,連續兩年刷新投資紀錄。根據《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我國仍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后數年超額完成投資目標的可能性較大。今年4月中鐵總公司公布了全國32個鐵路重點工程項目,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除去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大同至張家口鐵路兩個工程項目未公開投資額外,其他30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6721億元。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新規劃中中國高鐵網正式由“四縱四橫”升級為“八縱八橫”,至203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有望達到20.4萬公里,以每公里平均1億元人民幣建設成本計算,新增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為5.4萬億元人民幣。而在羅仁堅看來,新規劃并不能滿足各個地方所提出的要求,地方所提出的高鐵建設的目標肯定要比這個大,但其能否落地則需要發改委的審批。鐵路投資是基建投資的重頭,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其審批顯然也在加快。


     在本月的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協商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今年鐵路建設仍要保持8000億元以上投資規模,要在促開工、保在建兩頭下功夫,確保今年9月底前全部批復45個新開工項目可研。胡祖才指出,當前形勢下,加快鐵路前期項目建設,有利于發揮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大、上下游產業鏈長、周邊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比較優勢,有效帶動中央資金、地方配套、企業投資和銀行融資,更好發揮促投資穩增長重要作用。


     鐵路建設耗資巨大,規劃要求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支持地方政府和廣泛吸引包括民間、外資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鐵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