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博致動態 > 詳情 博致動態
滬指漲1.14%收復3400點
周二早盤,滬深兩市雙雙低開,開盤后滬指短暫翻紅后下挫翻綠,盤中兩桶油跳水砸盤,10點左右滬指探底回升跌幅收窄。午后開盤,滬指翻紅后震蕩上揚,一度在3400點關爭奪,盤尾滬指跳水翻綠。創業板今低開高走,最高漲逾3.5%,站上2500點。盤面上,互聯網金融、北斗導航、電商概念漲幅靠前,保險、券商股低迷,兩市逾1900股飄紅。個股方面,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鐵建盤尾大幅拉升。
截止收盤,滬指報3425.33點,漲38.63點,漲幅1.14%,深成指報11597.08點,漲206.07點,漲幅1.81%,創業板報2511.16點,漲77.56點,漲幅3.19%。
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3835.8億元,深市成交5214.7億元,兩市共成交9050.5億元。
板塊方面
互聯網金融大漲,中天城投、生意寶、深圳華強、秋林集團、綿世股份、智慧能源漲停,昆侖萬維、三五互聯、中科金財漲幅靠前。
電商概念火熱,蘇寧云商、海欣食品、跨境通、歐浦智網、快樂購、步步高、小商品城漲停,奧康國際、廣聯達、海寧皮城漲幅靠前。
智能機器活躍,賽為智能、五洋科技、長榮股份、埃斯頓、新時達、博實股份、柏林特漲停,康力電梯、巨星科技、龍生股份漲幅靠前。
在線教育崛起,國脈科技、海倫鋼琴、漢王科技、科大訊飛、綿世股份、銀潤投資漲停,星網銳捷、方直科技、神州泰岳漲幅靠前。
后市展望
巨豐投顧郭一鳴認為,目前的反彈才剛剛起步,四季度行情已經開啟,做多成為后期主基調,但過程中仍有反復,回調就是再次介入機會。機會方面,近期重點關注三季報概念股,其次對于券商等估值優勢板塊,予以高度重視。具體操作上,逢低適當建倉、加倉;大藍籌上漲后還有反復,短期謹慎下,中線可逢低繼續布局。而對于創業板為首的小盤股,反彈中可重點關注。
【專家論市】
金巖石:股市連漲 導火線究竟是什么?
人們常說,股民是一個“慣性失憶”的群體,暴跌的記憶通常只存續幾周。從8月份中旬滬指跌破3000點到本周,股市在盤整中積累的郁悶終于找到了一個發泄的借口,六屏智能決策系統給出的信號依然是趨勢向下,可積極參與反彈,但不可戀戰!
股市連漲,滬指一舉突破3300點,導火線似乎是坊間瘋傳的“央行放水7萬億元”。其實,取消存貸比的內控指標未必等于“放水”,但由于經濟增長的速度平穩下滑,廣義貨幣量(M2)的增長速度不變也會導致貨幣寬松。換句話說,超額貨幣增長在央行宣布取消存貸比之前已在緩慢提速,而信貸資產可通過抵押程序再貸款也并非新政策,“再貸款”本身就是一種常規性的金融工具。
人們常說,股民是一個“慣性失憶”的群體,暴跌的記憶通常只存續幾周(最多18個月)。從8月中旬滬指跌破3000點到本周,股市在盤整中積累的郁悶終于找到了一個發泄的借口,六屏智能決策系統給出的信號依然是趨勢向下,可積極參與反彈,但不可戀戰!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空倉-反彈-再空倉-再反彈,只需堅持價值投資+波段操作,第三季度的投資回報率依然很高。
在經濟下滑的趨勢中,越來越多的人從樂觀或中性轉為悲觀,我已成為體制外極少數樂觀派之一了。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過去3年內,3個很小的市場顯示了爆發性的增長:第一,新三板市場從無到有,目前掛牌公司數量已超過了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之和;第二,陽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數量也是從無到有,目前已接近兩萬家;第三,全球貨幣市場中的離岸人民幣交易量大幅度增長,已從2012年8月占比0.84%排名第12位,跳升到2015年8月的2.79%排名第4位!也許人們會認為,相對于中國經濟整體下滑的大趨勢而言,這3個市場微不足道。而在我看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代表著新常態的經濟轉型!簡而言之就是3個關鍵詞:新金融;新民營;全球化。
中國的金融業以銀行財政為主導,從2009年以來深陷于“次級債危機”中:借新債,還舊債,債債不還;拆東墻,補西墻,墻墻不倒;橫批:且行且珍惜。有道是中國金融,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如李清照的詞:剪不斷,理還亂!參與各方惺惺相惜,得過且過,極盡和諧,總能達到某種平衡。所以短期內,甚至在較長的時間內,危機與和諧共存,但很難形成驅動經濟轉型與產業創新的力量。
在這樣一種混沌的“和諧”之中,新金融異軍突起,其一是互聯網金融;其二是證券化金融;其三是全球化金融。盡管這3個詞不應并列,但卻在同時崛起,并互為條件,就像在凄風苦雨的夜空中突然出現的閃電一樣,隨之而來的就是滾滾雷聲。從新金融的視角看經濟,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是清一色的民營企業,雖然缺乏流動性,但在做市商們的積極參與下,創業板的分層市場已經形成,人們呼喚多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陽光私募基金的備案數字直接演繹了散戶機構化的趨勢,意味著投資人群體正在集結,大眾投資的時代即將到來。可想而知,若無大眾投資何來“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重要的是全球化,不僅僅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今年9月25日,一個新概念悄然出現在國務院的文件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果說,鄧小平時代的“開放”主要是一套政策,今天我們談論的已經不是政策,而是“體制”。熟悉中國術語的人們應該理解:一個開放型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將主導未來。
中國股市,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孕育著一個新的金融體制。人民幣,如雄鷹展翅欲高飛,呼喚著一個新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詞組是“富強”二字。在此謹記:無金融不富;無民營不強!(來源: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