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融資客慎對600點大反彈 逾六成個股仍在降杠桿
2015-07-22 01:44:22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融資融券是本輪牛市的重要推手,也是股災中加速大盤下跌的利器。
以7月9日低點3373點算起,A股已經收復644點失地,反彈幅度接近20%,個股賺錢效應明顯。即便如此,深受杠桿創傷的融資客并未提高杠桿博反彈,反而是趁著行情走好繼續降杠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從7月9日到20日,總計有594只個股出現融資余額凈流出,占兩融個股總數的三分之二。
開戶速度明顯放緩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自7月9日以來,滬深兩市融資余額一直維持在1.4萬億元的水平,每日融資余額增減也是反反復復。截至本周一(7月20日),兩市融資余額為1.424萬億元,仍然較7月8日減少約313億元。這一水平相比6月18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見頂時的2.266萬億元減少了約8420億元。
融資余額在1.4萬億水平陷入僵局,從證金公司數據中就可以一窺端倪。
根據證金公司最新月報,在經歷了4月的融資開戶井噴后,融資融券開戶數5月、6月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4月新開賬戶數達到37.94萬戶,較3月大增69.27%;5月下降至33.95萬戶,6月則下降至33.47萬戶。截至6月底,共有92家券商的6848家營業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融資融券賬戶數為753.95萬戶。
而即使是4月的本年開戶最高峰,相較2014年11月和12月,兩融開戶數也有了明顯回落——11月和12月,兩融開戶數分別達到40.53萬戶和70.04萬戶。今年1月中旬,證監會出手規范券商兩融業務,其中就包括券商不能為未達到條件的投資者開戶。
進入7月以后,綿延多日的“股災”讓投資者的開戶熱情降至谷底。7月20日,開展融資融券的營業部已經擴大至6918家。但7月14日~7月20日,兩融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增加只有約5000名。截至7月20日,兩融個人投資者從384.5萬名增加至387.9萬名,增加了3.4萬名。按照一名投資者兩個賬戶估算,則前20天的新開賬戶數不足7萬戶。
此外,有融資融券負債的投資者,也從6月底的139.52萬名下降至130.98萬名,減少了8.54萬名。
594只個股融資資金凈流出
“股災”期間,融資者爭相還錢。7月8日,兩市融資余額一天就下降了1700億元,在滬深兩市892只兩融標的(不包括ETF)中,只有農產品、城投控股、洛陽鉬業3只有融資凈買入;且3只個股均無融資凈買入超過5000萬元。這種情形可謂空前。
盡管“股災”已經過去,但要想重新凝聚人氣,也并非易事。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7月9日~20日,共有594只個股出現融資資金凈流出,占比為66.59%;發生凈流入的為298只,占比僅為33.41%。
一些前期相對強勢的權重股反而融資資金凈流出最多。興業銀行、萬科A、小商品城分列融資資金凈流出前三位,金額達到21.87億元、9.02億元和7.97億元。6月15日~7月21日,興業銀行跌幅為16.52%,遠強于大部分個股。此外,如遼寧成大、金地集團等個股資金流出金額也位居前列。
而在流入榜上,呈現出權重股一片火紅,零星中小市值苦撐局面的狀態。
中國平安充當了股災中融資資金流出的急先鋒,6月18日,中國平安創下523.69億元融資余額歷史峰值,7月8日則下降至294.15億元,降幅為43.83%。而7月9日~20日,平安被融資凈買入39.41億元,融資余額回升至317.57億元,兩項數據均位列兩融標的之首。
第二名則是創業板的東方財富,同期其融資資金凈買入達到17.58億元。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則以14.54億元、13.03億元和11.37億元緊隨其后。此外,中國石油、中國中車的凈買入金額也均超過10億元。而在流入榜前20名中,除了權重股外,無一只中小板個股,只有東方財富和機器人兩只創業板個股入圍。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王雨指出,總體看融資余額增幅較大的公司股價表現抗跌且反彈力度較強,建議投資者可以波段方式操作此類個股。但鑒于后市個股分化加大,倉位不宜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