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央行傳遞重要信號:A股如有需要 貨幣政策就支持
2015年07月15日 06:10來源: 編輯:東方財富網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從央行獲悉,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5年第二季度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再次強調兩個密切關注,一是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二是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會議強調,央行將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
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復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進一步分化,美國積極跡象繼續增多,歐、日經濟溫和復蘇但仍面臨通縮風險,部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面臨較多困難。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比央行貨幣委第一季度例會公報發現,本次例會沒再繼續強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博弈等非經濟因素對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加大”。
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本次會議要求與上次一致,但在A股市場劇烈動蕩的時刻,“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被賦予了特殊含義。這意味著一旦A股市場有需要,貨幣政策將會及時給予支持。
事實上,央行也確實是這么做的:6月28日,央行實施降息及定向降準。盡管央行有關負責人強調此舉是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市場更愿意將之視為對A股的救贖;7月8日,央行新聞發言人指出,為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央行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
本次會議由央行行長兼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周小川主持,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肖捷、連維良、史耀斌、易綱、潘功勝、張曉慧、王保安、尚福林、肖鋼、項俊波、田國立、樊綱、黃益平、白重恩出席會議。央行成都分行和西安分行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7月14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對媒體公布了6月金融數據,其中6月信貸數據增長較快,信貸結構有所改善,并額外公布了今年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
央行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對去年11月以來央行的幾輪降息降準效果進行評價時,盛松成透露,央行借助社會融資規模評估了實體經濟通過貸款、債券、股票等各類金融工具融資的綜合成本。“2015年以來,隨著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回落,企業融資成本也持續下降。在幾次降息的作用下,新發貸款利率呈持續下降趨勢。”他表示。
5月末社融存量130萬億
此外,盛松成還公布了今年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9.79萬億元,而上一輪央行公布的3月末數據為127.58萬億元。盛松成表示,6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正在統計中,即將發布。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即非金融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2月10日,央行對外正式發布了2002~2014年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歷史數據,并承諾2015年以后的數據按季度發布,條件成熟時按月發布。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相對于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更好地反映了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盛松成解釋稱,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數據相比,前者增速相對平穩,有利于作同比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數據顯示,同期M2為130.74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與M2基本一致。
“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社會融資規模是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貨幣供應量是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提供的流動性和購買力。”盛松成說。
信貸結構持續改善
6月信貸數據高于市場預期,央行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94.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人民幣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具體來看,信貸結構也繼續改善。盛松稱介紹,信貸結構改善主要表現為“四個較快增長”和“一個回落”。
央行數據顯示,信貸資金持續向中部、西部傾斜,區域信貸不平衡狀況不斷改善。6月末,西部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9%,增速比東部高5.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4%,增速比東部高5個百分點。
此外,企業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6月末,企業和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31萬億元,同比多增1671億元,支持了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
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比大型企業貸款增速高5.2個百分點,比中型企業貸款增速高3.3個百分點,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
此外,6月末,房地產貸款余額19.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增速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8萬億元,同比多增3444億元。其中,個人購房貸款同比增長17.8%,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
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其中的鋼鐵業和建材業負增長。數據顯示,6月末,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增速較去年末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鋼鐵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5.8%,建材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下降16.5%。
降息、降準效果顯著
從去年11月到今年6月,人民銀行降息四次,累計降準1.1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個百分點。而企業融資成本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這幾次降息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效果較好。
盛松成稱,降準主要解決銀行體系資金供給問題,但并沒有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問題,決定融資需求的是融資成本等因素。而降息能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刺激融資需求。降息配合降準既能增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又能增加貨幣供給,長遠看更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
在幾次降息的作用下,新發貸款利率呈持續下降趨勢。
據盛松成介紹,截至2015年6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比上年末下降6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個基點。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分別為5.08%、5.86%和6.48%,分別比上年末下降70個、64個和66個基點,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02個、79個和93個基點。
同時,市場利率也穩中有降。截至7月9日,3個月SHIBOR為3.18%,比上年同期下降157個基點;7天回購利率為2.57%,比上年同期下降120個基點;5年、7年和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為3.11%、3.44%和3.44%,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84個、64個和69個基點。“而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為3.42%,比上年同期回落76個基點。”
2015年以來,隨著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回落,企業融資成本也持續下降。央行借助社會融資規模評估了實體經濟通過貸款、債券、股票等各類金融工具融資的綜合成本。
據盛松成介紹,截至2015年6月,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年末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成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微企業降幅要高于大、中型企業。(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