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優先股配套方案最快本月出臺 將分三步走推試點
上市銀行(行情 專區)三季度的業績再次驗證了“銀行利潤增速放緩將成為常態”的市場預期。16家上市銀行中,除了興業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華夏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凈利潤增速分別達25.57%、21.24%之外,其余14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低于20%。而雪上加霜的是,銀行業不良貸款、資本充足率繼續承壓,補充資本成為當務之急。
在銀監會悄然推動新型二級減記資本補充工具試點后,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兩度撰文為銀行資本補充鼓與呼。這些跡象似乎在暗示市場:一度艱難的銀行資本補充將在今年尋求大突破。此時“推出優先股”因此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銀行資本充足率告急
四大國有銀行中,中行三季報數據顯示,其不良貸款總額達720.5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6%。工行截至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為0.91%,比上年末上升0.06個百分點。
在股份制銀行中,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集團不良貸款余額119.3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8%,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3.45%和上升0.0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0.92%,比上年末的0.88%上升0.0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73.16億元。北京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三季末,不良貸款余額34億元,不良貸款率0.61%。
三季報數據暴露出多家上市銀行面臨補充資本的壓力,股份制銀行更是重災區。以平安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為例,根據該行三季報顯示,其三季末資本充足率為8.91%,一級資本充足率7.4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7.43%,雖然較二季度有所上升,但仍然逼近相應的8.5%、6.5%和5.5%的監管紅線。
光大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信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資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以中信銀行為例,根據最新的監管要求,該公司截至報告期末的資本充足率11.77%,比上年末降低0.65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24%,比上年末降低0.05個百分點。
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81%、10.89%、11.14%、9.65%,較上季度環比下降分別為1.22個百分點、0.21個百分點、0.06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
“各項財務指標符合監管要求,但資本充足率存在較大壓力。”平安銀行如是表示。目前,平安銀行正在推動資本補充計劃,2013年9月6日董事會和2013年9月24日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的議案》,相關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正在監管報批中。
優先股時間表
在銀行資本告急的現實境況下,監管層對推行優先股的表態更像是及時雨。
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3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要進一步完善并購重組的各項政策措施,探索引入定向可轉債、優先股等支付工具。據了解,優先股的推出正由證監會牽頭,銀監會、財政部、國務院法制辦、人大法工委等聯合積極推進,相關細則由上交所擬定。市場人士預計,優先股方案有望先于IPO方案出爐。
“優先股機制可實際降低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減輕銀行普通股融資壓力,并可將每年銀行內源性風險加權資產增速提升2個百分點。”中金方面最新研報分析。事實上,推出優先股是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步。
中金公司根據上市銀行2012年年報數據測算,若優先股發行后,靜態測算上市銀行的股權融資缺口將由之前的862億元降為0,農行、中行、浦發、民生、華夏均將受益。
《華夏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推出優先股對資金需求方來說,將增加一種特殊的融資工具,長期來說有助于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特別是有助于逐步實現國有企業股權的多元化,為解決政府與國企(特別是金融國企)之間的資本金聯系提供一種除普通股之外的選擇。而對資金的供給方來說,提供了一種除股權和債權之外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對保險(行情 專區)及養老金等長期投資者來說,提供了一個風險可控、回報穩定的投資工具。
優先股推出有無時間表?一位接近監管層的銀行管理層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第一步是優先股改革配套方案最快本月出臺,隨后正式啟動也要等到今年年底,第三步是實際發行時間最快也要到明年上半年。
推出條件基本具備
“由于優先股一般不能上市交易,只能通過協議轉讓,流動性差且永續存在或者到期時間較長,優先股的投資者很難從股價的變化中獲益。” 廣發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分析師向玲瑤分析,投資收益主要來自于每年的固定分紅,投資性弱,適合財務戰略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
而銀行發行優先股,將減弱對資本市場的“吸金”效應,投資者持有到期時也不會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帶來股市波動。
“目前各家銀行都有專業團隊制訂方案,但最終還要依照監管層制定的監管框架確定各行最終方案。”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除了規模和定價外,各家銀行的模式應該不會存在很大偏差。一個事實是,各家銀行都寄希望于全面推行優先股的普及。
以交行為例,“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優先股以及符合資格的次級債發行進行跟進研究。”交通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于亞利在交行三季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者有助于銀行補充一級資本,而后者則有助于補充二級資本。
本報記者了解到,浦發銀行也一直研究優先股等資本工具的事宜。但據了解,一些相關規則還有待監管部門予以明確。
“為緩解信貸增長給銀行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銀監會與相關部門共同積極探索通過發行優先股、創新資本工具或開拓境外發行市場等方式,為銀行多渠道籌集資本。”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此前表示。
隨后央行明確“優先股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本市場工具有其用處”。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特性》文章中提出,對國內的商業銀行而言,優先股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本補充工具,為銀行所熱望。
而在7月中旬的證監會新聞通氣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確認“目前開展優先股試點的現實需求較強,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優先股試點的相關文件,將盡快發布實施”。
“盡管在新的資本管理辦法實施后,銀行的資本達標期限有所延遲,但未來仍面臨持續的資本補充壓力。”周小川表示,而特別是在中國,次級債因商業銀行互持嚴重而無法勝任合格的資本補充工具時,后續資本補充渠道就顯得至關重要。
據了解,推進優先股試點的工作將分“三步走”,首先是國務院出臺相關解釋文件,其次是各部委出臺相關規定,最后是交易所出臺相關細則。
“事實上,優先股作為一種成熟而常見的資本工具,在國外已相當普及,只要國內的法律配套和制度框架設計好,推行并無難度,也無須試點。”數位受訪的銀行高管認為,作為重要的資本補充工具,完全可以全面推廣。
優先股成銀行首選再融資工具 方案或三中全會出
政策面日前傳來利好消息,銀行業有望通過發行優先股緩解資本壓力。據悉,優先股目前已經成為證監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部分大投行已在積極聯系客戶籌備發行優先股,銀行和電力(行情 專區)行業的大型國企有望率先發行優先股。而據參與此項工作的投行人士預計,這項工作有望在年底正式啟動,優先股方案則預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后出爐。
各大行研究優先股事宜
交通銀行與浦發銀行在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均表示正在研究優先股事宜。“交行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優先股以及符合資格的次級債發行進行跟進研究。”交通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于亞利在交行三季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者有助于銀行補充一級資本,而后者則有助于補充二級資本。
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亦表示,該行一直在研究優先股等資本工具的事宜,但是其相關規則還有待監管部門予以明確。他表示,正在推進實施的巴塞爾III協議,給銀行業提供了補充資本工具的較大選擇空間。不過,這些工具的使用還有待監管層制定相關規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從上而下地來推動。
“優先股是相關部門正在考慮的銀行資本創新工具之一,一定是在頂層設計上來完成,而且需要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不過到目前為止,穆矢表示,尚未看到關于此產品的相關規定。
對于外界關于浦發參與優先股試點的傳言,他表示,監管部門在推動此項產品的過程中,邀請了包括浦發銀行在內的許多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國家相關部門進行了討論。“我們作為金融機構提出了對于該產品的建議和看法。”穆矢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各家大行均在研究優先股事宜。一方面,作為國外市場一種常用成熟的融資工具,若優先股未來推出,也將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常規手段;另一方面,更為迫切的是,銀行業面臨持續補充資本的壓力,又不能再持續成為A股市場的“抽水機”,相比較而言,優先股是銀行業再融資的較優選擇。
于亞利表示,在國外市場上,優先股是常用的、成熟的融資工具,其利潤分紅、權益等優于普通股。在發行時,約定了明確的收益率,受到發行人、投資者的歡迎。當然,與普通股相比,投資優先股承受的風險相對較小、權利也受限,比如沒有表決權。
此外,由于優先股一般不能上市交易,只能通過協議轉讓,流動性差且永續存在或者到期時間較長,投資收益主要來自于每年的固定分紅,投資性弱,適合財務戰略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銀行發行優先股,將減弱對資本市場的“吸金”效應,投資者持有到期時也不會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帶來股市波動。
減輕普通股融資壓力
業內人士介紹,優先股先于普通股股東獲得股息,股息比普通股獲得的分紅更加穩定。優先股含可轉換與可贖回條款,由于優先股的股息高于債券,股息穩定,但沒有規定到期日,發行企業每年需要負擔的優先股股息成本較高。可贖回條款賦予公司在有利條件下贖回,可轉換條款賦予投資者在有利條件下轉換為普通股。
美國優先股股息率在6%到9%之間,中樞為7%左右。英國的優先股分紅率在4%-10%之間,成本高于債務融資。優先股在利益分配的優先順序上低于債券,融資成本一般高于公司債券,部分企業也可能出于成本因素選擇發行債券而非優先股。
發行優先股能夠增加公司資本,提高舉債能力。優先股的股利不是必須償付的一項法定債務,優先序列低于債券。從債券投資角度看,優先股屬于股票,可以抵補購買債券的投資風險,因此發行優先股提高了公司的舉債能力。同時,流動性低于普通股和債券。此外,在稅收方面,優先股股利不能抵消所得稅,而公司的債務融資成本在稅前扣除。
巴塞爾III協議規定,只有普通股和永久性優先股可計入一級資本。中金公司測算,發行優先股將實質降低核心一級充足率要求,大幅減輕銀行普通股股權融資壓力,每年銀行內源性風險加權資產增速將提升2個百分點。
目前中小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7.5%和8.5%,大銀行的要求再分別提升一個百分點,至8.5%和9.5%。雖然理論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存在差別,但實際上目前中國無論是核心一級資本還是一級資本均完全由所有者權益構成,不存在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因此中小銀行和大銀行的實際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決定是否需要普通股股權融資)分別被變相提升到8.5%和9.5%。但優先股可以改變這一現狀,由于優先股可以計入其他一級資本,因此,這也實質降低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至7.5%和8.5%。
或大幅提高國有資本收益
廣發證券認為,國有股大量集中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代理問題,弱化了市場監督。由于國有股的“非人格化”,國有股權自身的控制模式使得其對管理層的監督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國有股集中還抑制了其他監督機制效率作用的發揮,控股股東在股東大會的強勢地位使得中小股東的作用微乎其微,獨立董事、監事都處在大股東的陰影之下難以發揮作用,國有股權集中也降低了上市公司股份流動性,弱化了市場監督。
部分股份轉化為優先股,將使公司治理結構往制衡模式演進。優先股將表決權與股份分離,國有優先股持有人平時不干預公司經營管理,僅在涉及優先股股東權益的事項時才參與決策。這種改變會促使公司控制結構向制衡模式演進,制衡型股權能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狀況。
優先股可提高國有資本收益。2007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開始實行,2011年后,資源類企業上交國資收益金比例為稅后利潤的15%,競爭類企業10%。目前市場中資源類企業的ROE整體在4%,按照15%的上繳比例計算,國有資本收益率僅0.6%,甚至低于上市公司整體的股息率水平。假定優先股股息率設定為3%,也會大幅提高國有資本收益。
由于發行優先股或影響大股東控股地位,匯金公司和地方國資委被認為是銀行和其它企業發行優先股的最大障礙。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匯金可以采取跟投的方式購買部分優先股。(中國證券報)
肖鋼力挺并購重組市場 擬引入可轉債優先股
繼分道審核制度之后,今年大熱的并購重組市場即將迎來一個利好政策頻發的“蜜月期”。在11月1~2日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3年年會上,證監會主席肖鋼發言“力挺”并購重組市場,表示正在探索引入定向可轉債、優先股等支付工具,并鼓勵并購基金發展,研究建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并購重組機制。
在狠抓市場整治,掀起“史上最嚴執法期”的同時,肖鋼在并購市場上卻展示了他鐵腕治市的“另一面”。在本次年會上,肖鋼表示要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并購重組政策:進一步減少并購重組的行政許可事項,簡化程序,完善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提高監管透明度;研究建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并購重組機制,形成覆蓋各類公眾公司的有利于運用各種市場化工(行情 專區)具促進企業并購重組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強化并購重組監管和事后問責,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背信欺詐、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
在演講中,肖鋼還表示,將探索引入定向可轉債、優先股等支付工具,支持財務顧問通過適當方式以股權或債權形式提供過橋融資,鼓勵并購基金發展,拓展融資渠道。
“在IPO暫停的情況下,可轉債、優先股的引入可打開一條新的融資渠道。”申銀萬國投資顧問譚飛昨日告訴商報記者,可轉換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它可以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而優先股持有者可以優先于普通股持有者獲得公司紅利和分紅。譚飛認為,引入優先股等政策則將大大提高重組效率,將激發重組相關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在本次年會上,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主任歐陽澤華表示,為了提高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的審核時效,證監會正在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推動跨部門平行審核機制,縮短并購重組在審核路上的時間,提高審核時效。除此之外,證監會還將推出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措施:包括放松管制,提高資源的并購效率,修改相關規則,簡化行政審批事項;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淡化對盈利能力的實質判斷。另外,證監會未來還將公開并購重組的所有環節和全過程;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增加定價的彈性,拓寬融資渠道;改善并購環境等。(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