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污/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国产情侣激情视频/羽月希番号

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規模企業進入稀缺期 IPO在審項目一年可發完

發布日期:2015-5-18 10:37:20  瀏覽次數:648次  【關閉窗口】


20150517 02:15來源: 編輯:東方財富網

每月發放兩批IPO批文,AIPO正逐步常態化。

來自投行的現狀是:不僅優質上市資源日漸難找,規模企業都開始進入稀缺期。

看完結論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截至2015514日,在證監會IPO排隊情況為:上交所主板229家,其中已過會8家;深交所中小板121家,其中已過會10家;深交所創業板170家,已過會16家。三大板塊合計520家,其中已過會34家。

而進入2015AIPO發行情況為:120家、224家、324家、430家,5月份第一批首發批文20家已于58日下發,第二批預計在23日下發,市場普遍的預測是5月將合計要發行40家。

多位投行人士分析,今后每月兩批平均40家,將是IPO發行市場常態節奏。那么問題來了,按照現有的在審企業(含已過會企業)520家計算,即使按100%的過會率計算,13個月就全部發行完畢;如果按90%的過會率計算,則12個月就可發行完畢;如果按80%的過會率計算,則10個月就可發行完畢。

在審項目發行完畢,后續自然還有新報項目。沒錯,事實的確如此,但問題也正在此。

按照每月兩批40家的發行節奏,一年IPO發行數量就是480家。我們取90%的過會率,那就是說一年進入IPO通道的企業至少要530家。再考慮《證券法》修訂完畢后,注冊制的立即實施,發行審核權限下放交易所,發行節奏可能更市場化。那一年A股市場首發可消耗掉的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更多。

這還沒完,咱們還有新三板市場。盡管說新三板實行的是備案制,對掛牌企業規模和盈利沒有明文的規定和限制,但能到三板掛牌的企業其實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而來自內部的消息是,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可能會達到5000家。也就是說,今年還將有近2600家規模企業奔赴新三板。

而這還沒算上交所正在努力向各方力薦的戰略新興板。也就是說,按當前各方的平均速度,滬深交易所和新三板,一年登陸資本市場的規模企業最最最保守估計平均可達3000家。

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投行項目承攬人士都在感嘆IPO項目資源難找,深圳新三板掛牌企業資源也不容易找到。

稍微好一點的企業,幾乎都被同行掃蕩過,有的甚至掃蕩過N遍。一位投行項目團隊人士介紹說,現在對規模企業的掃蕩,除了投行,還有政府部門也會主動去游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比如地方證監局、地方金融辦等。

發行節奏的常態化和機制靈活的新三板不斷壯大,的確已經讓好的企業資源消耗進入快車道。一位投行界資深人介紹,他所在投行已經在調整戰略,一是項目承攬轉向規模企業,從所有規模企業中找上市資源和掛牌資源;二是投行業務轉向,不再局限于IPO,開始轉向并購重組、再融資、市值管理等全方位的企業財富管理服務。

而這,似乎已成為境內券商投行的一致行動。

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在2014年年報致全體股東的一封信中就明確表示,在當前經濟存量調整時期,金融不僅要豐富資金支持手段,更需要對企業提供產業整合、發展戰略等智力支持。王東明表示,中信證券當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融資安排者、財富管理者、交易服務與流動性提供者、市場重要投資者和風險管理者五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