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要聞 > 詳情 政經要聞
興業證券王涵:政府需要牛市 未來關注并購
2015-05-15 08:16:39 來源: 華爾街見聞(上海)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當前A股牛市是政府想要看到的,牛市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政府會繼續支持牛市。過去半年,受預期和估值提振,市場走高;當前市場需要更強勁的業績支撐,并購有助于企業業績提升,未來值得關注。
周一,興業全球基金、興業證券、全球人壽資產管理在紐約共同舉辦了“2015中國A股投資大會”,會上中美投資人共同探討了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和A股投資策略。華爾街見聞網站對會上部分內容進行了整理。
王涵在開場白中講道,許多投資者有這樣的問題,中國股市的高估值是否合理?中國股市是否有類似2000年納斯達克那樣的泡沫?對此,王涵稱,他對中國股市表示樂觀,目前看,中國股市的估值是合理的。
1. 中國流動性狀況
王涵首先談到了中國的流動性狀況。許多投資者問道,中國貨幣寬松是否足夠強大,會令市場忽視經濟基本面,從而持續上漲。
王涵比對了美國當年的情景。2009年在伯南克任美聯儲主席的時候,他表示將推動美國金融資產走高。六年后的今天來看,美聯儲成功地做到了這點。美聯儲寬松政策可以推動美國股市大幅走高,這對于中國也會同樣適用。特別地,王涵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比美國要大。
1.1 中國乃至新興市場,資本外流情況如何?
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是否面臨資本外流壓力,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王涵指出,從在美國市場上交易的中國ETF、美元兌人民幣等方面看,中國并沒有顯著的資本外流壓力。相反,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出現了資金涌入的壓力。
俄羅斯資本外流變化,是理解新興市場資本流向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去年到今年1月,盧布大幅貶值,表明資本流出俄羅斯。2月以來,盧布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表明資本流入俄羅斯。俄羅斯資本外流的轉折點恰好是1月底俄羅斯央行宣布降息之時。
這與傳統經濟學理論相悖。理論上來講,如果一個國家出現資本外流,該國應該加息,使得其貨幣更具吸引力。王涵對此解釋道,對于新興市場,當已經出現資本外流情形時,投資者更加關心的是經濟基本面,而非利率水平。如果投資者確實更加關心經濟基本面,那么貨幣寬松才會減輕他們對該國經濟的擔心,進而減緩資本外流的速度。俄羅斯的例子體現的就是這樣一個邏輯。
目前,中國央行接連降息和降準,中國也走在寬松貨幣政策的道路上,因此人民幣也隨之走出了上揚態勢。
1.2 中國貨幣政策在走向寬松
2010年以來,中國采取了審慎的貨幣政策,這是一種相對從緊的政策。不過今年貨幣政策發生了變化,變成審慎平衡的貨幣政策。中國從審慎的貨幣政策轉為審慎平衡的貨幣政策,就是在走向寬松。
1.3 中國信貸在擴張
有人會問,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寬松,是否能促進信貸擴張,是否能真正地令整體貨幣環境轉向寬松?回到2009年,美聯儲首次宣布降息時,市場過于恐慌,銀行并不愿意往外借錢。王涵認為,當前中國的狀況與此不同。從中國資產證券化(ABS)發行情況可以看出這點。2014年和2015年,中國ABS發行量都較此前幾年有了顯著的增長。
王涵指出,這說明對于經常賬戶規模較大的國家,完全依賴銀行貸款來實現社會信貸是很常見的。經常賬戶順差,意味著有海外資金流入,這會增加銀行存款,進而銀行可以多往外發放貸款。
如果經常賬戶盈余下降,那么銀行存款流入速度降低。由于監管如存貸比等限制,銀行無法發放很多貸款,這時候需要直接融資。中國當前就處于經常賬戶盈余下降的狀態,中國ABS市場火爆也正值此際,因為中國銀行業想要發放更多貸款。
綜合來看,王涵認為中國金融狀況在變好:中國推出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最近幾個月資本外流壓力在緩解,中國信貸在擴張。因此,中國市場股債走牛是合理的。
2. 中國金融市場
2.1 中國經濟改革中,中國股市扮演的角色
王涵指出,前幾年中國資金流向與近幾個月資金流向,在模式上是不同的。
前幾年,資金流入銀行,銀行存款增加,進而能發放更多貸款,這使得國有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利好基礎建設、房地產等領域投資,最終經濟結構是惡化的。
最近幾個月的模式是,資金流入股市,股市上漲,股市的高估值推動更多資金流入私募風投領域,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下降,鼓勵創新,最終經濟結構是好轉的。
王涵認為,上述模式是中國股市上漲的邏輯,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以往,中小企業風險高,違約概率高,投資者怕難以拿回本金,因此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從投資收益率角度看,給中小企業貸款,只能拿到本金和有限的利息,外加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違約,因此整體投資收益率不高。
促進股權市場,讓這一切發生了變化。投資者更愿意參與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因為潛在的收益率非常大,即使有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運營得并不好,只要有一小部分運營得好,整體收益率依然會很高。
綜合來看,如果政府想鼓勵創新,優化經濟結構,股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2.2 中國政府在金融改革上的兩條主線思路
王涵談到,中國政府在金融改革上有兩條主線思路。一條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條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包括提高權益資本估值水平、降低企業發債利率。這與六年前伯南克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2007年時,中國名義GDP增速約15%,貸款利率約7%;而當前名義GDP增速僅為7%,貸款利率約6%。當前狀態并不合理。如果貸款利率與GDP增速接近,長期來看是不太可能持續的。
金融改革的另一條主線思路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于好的公司,他們將持續享受到低融資成本;對于效率不高的公司,他們的融資成本就會較高。因此,傳統行業的估值仍在較低水平。這種模式下,市場決定了什么樣的公司獲得什么樣的融資成本。
2.3 溢出效應
短期上來看,市場會出現溢出效應。貨幣政策走向寬松后,市場流動性會增加,推升估值。經歷一段時間后,相應資產價格走高。這時,投資者會尋找其它估值便宜的資產。
去年債券市場是最先受益的,債券收益率顯著下降。隨著債券價格走高,更多的寬松政策對債券價格的推升作用在變小。今年以來,盡管債券市場仍出現上漲,但漲速慢于去年,債券收益率下降速度變緩。
去年11月,A股開始顯著走牛。隨著A股不斷上漲,A股上漲的溢出效應流到了港股。除了港股外,亞洲新興市場股指也獲得提振,均源于這種“溢出效應”。王涵比喻道,這就好比倒香檳,香檳先是到第一層,然后到第二層,呈現出“分層”結果。
那么這種“溢出效應”說明了什么呢?王涵認為,這說明一部分投資者對現在高估值感到不舒服。受政府政策提振,投資者涌入市場,但他們希望買到相對更便宜的股票。如果A股太貴,那么就買港股,如果港股再貴,去投資韓國股市。
王涵認為,不需要擔心這種“溢出效應”會影響A股整體趨勢。從成交量上看,A股成交量是香港股市的5~6倍。長遠看,王涵對中國股市和債市表示樂觀,因為這是中國經濟改革所需要的。但估值處于高位,短期會對市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過去半年,市場上漲主要是受估值提升和預期的提振;當前,投資者要求企業能給出更好的業績。這是“溢出效應”傳達的信息。
3. 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
3.1 中國經濟不會出現V型反彈
對于中國經濟,王涵預計二三季度經濟可能出現反彈,但在未來數個季度里,不會周期性地企穩。這主要是受兩方面制約,一個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另一個是基礎建設投資。
中國房地產市場方面,王涵列舉了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這個指標。當前該指標為32.7平米,考慮到庫存,這個指標已經高于許多發達國家水平。所以從長期看,預計中國房地產投資不會大幅增速,因為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也不希望如此。
歷史上來看,當城鎮住房短缺時,政府通常會鼓勵投資,但當前政府不會這樣做,因為目前供需也許是平衡的,供給甚至有可能略超需求。長期講,如果政府鼓勵房地產投資,可能未來令房價有下行壓力。
另一個制約中國經濟增速的方面是基礎建設投資。中國政府債務高企,令地方政府負擔很大。盡管王涵認為無需擔心地方政府無力償債,但他們債務壓力大,會限制基建投資。
綜合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和基建投資,會長期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3.2 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
盡管中國經濟可能不會V型反彈、中國股市估值在高位,但王涵認為這并沒有什么,因為市場對此并不過分看重。
下圖為“今年以來板塊累計漲幅”與“板塊規模占GDP的比重”的散點圖。圖中圓圈越大,意味著該板塊的市盈率越高。圖中顯示,兩者大體上相關性為負。今年以來,小盤股漲勢是最好的。
小盤股漲勢好意味著什么呢?說明中國經濟增速不會出現周期性反彈,政府也預料到這點。因為如果政府期待的是周期性反彈,那么通常那些大型行業會有很好的表現。大型行業是當前經濟結構下的支柱。小盤股漲勢好,說明投資者期待這些行業在未來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市場期待中國經濟反彈,但不只是簡單地期待GDP增幅的反彈。
長期看,影響中國經濟的幾大事件包括: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亞投行、IMF特別提款權、A股是否能納入MSCI指數。
3.3 企業并購
王涵認為,小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實現市場期待的業績。在任何牛市中,并購活動都很活躍。
過去幾年,美國市場并購活動在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幫助。中國也是類似。中國并購的案例在變多,但是并購規模都不大。這意味著,當小企業獲得廉價融資后,并購會變得容易,哪怕規模不大的并購,都有利于企業盈利的改善。
在牛市接近尾聲的時候,會有一些大型并購活動失敗的例子,那時候人們會對并購和市場感到懷疑。不過當前還沒有到那個階段。
下一篇:創業板高價股遭跌停“約談”